为什么长期游泳的人更健康?
为什么长期游泳的人更健康?
游泳是一项全身运动,长期坚持游泳不仅能够改善身体状况,还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种疾病。从颈椎病、腰椎病到“三高症”,从运动性哮喘到关节炎,游泳都能发挥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游泳对健康的诸多益处。
长期坚持游泳是颈椎病、腰椎病、前列腺的天敌
“中国康复医学会”的数据显示,我国颈椎病患病率已达17.6%,这意味着每6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颈椎病。在痴迷手机、电脑的都市人群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三分之一。长期保持低头、久站、久坐或久卧等单一动作,容易导致血液流通不畅,使颈椎病、腰椎病和前列腺疾病等发病率升高。
游泳时需要不断抬头换气、身体前伸、收腿蹬腿,这些动作能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使肌肉得到充分伸展。因此,长期坚持游泳对预防和缓解颈椎病、腰椎病和前列腺疾病具有显著效果。
长期坚持游泳可以控制“三高症”的发病率
人们常说的“三高”是指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这些疾病在现代社会中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脂可引起血管栓塞,高血压可能导致脑出血和脑血管破裂,高血糖则可能引发糖尿病。
游泳时需要消耗大量热量,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对心肺功能有适度刺激,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进行游泳运动时,应控制好运动强度,既达到运动目的又避免过度劳累。一般可通过目标心率和自我感觉来判断运动强度。目标心率计算公式为(220-年龄)× 45%~60%。以40岁为例,运动后的心率应保持在81~108次/分。
长期游泳可缓解运动性哮喘
韩国游泳名将朴泰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小时候患有哮喘,通过游泳训练不仅缓解了症状,还成为了奥运冠军。这表明游泳对缓解运动性哮喘有积极作用。
水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难以压缩性。因为水的密度比空气大800余倍,人在水中受到的压力要远远大于在空气中。这就是初学游泳者在水中感到呼吸困难的原因。由于胸腔和腹腔在水中受到的压力增大,这就迫使呼吸肌用更大的力量进行呼吸。
长期坚持游泳可以避免肌肉松垮、骨质酥松带来的身体老龄化
一项发表在《应用生理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游泳对骨骼和肌肉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研究人员将小鼠分为跑步组、游泳组和对照组(不运动)。研究结果显示,虽然跑步最能提高骨密度,但与对照组相比,游泳组在骨密度和大腿肌肉重量增加方面表现更佳。
游泳是一项全身运动,虽然不能塑造粗壮隆起的肌肉,但能提高许多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特别是躯干、肩带和上肢的肌肉。因为在水中游泳需要克服较大阻力,且游泳是周期性运动,长期锻炼能使肌肉力量、速度、耐力和关节灵活性都得到提高。
游泳是关节炎患者的运动首选
关节炎的高发因素包括老龄化、身体肥胖、天气寒冷、关节劳损和伤病后遗症。一些人为了避免关节磨损而选择不运动,这种做法并不正确。适量的游泳是养护关节的最佳选择。
关节软骨的营养来源于关节内的滑液。运动时软骨间歇性受力,使滑液在软骨内循环。如果关节长期固定不动,会导致软骨营养不良而提前退化。运动量过大则会加重关节负担,导致关节软骨损伤,特别是已患有骨关节炎的病人,不当的运动量会加重病情。因此,水平位的游泳运动因不负重而具有养护关节的作用。
游泳时身体漂浮在水中,关节不承受体重,所受负荷最少。既能保证关节活动并锻炼肌肉力量,又能增加全身肌力,同时多关节活动还可使心肺等多器官功能得到锻炼,增强抗病能力。中老年人游泳时最适宜的强度应是心率控制在85-100次/分钟,即保持在中低等强度的负荷最好。
游泳也是抗癌患者的首选
游泳能让身心得到回归,凝神聚气,周身舒展,协调自如,活力四射。在水中,均匀地呼吸,轻轻地伸臂划水,身心合一,物我两忘。最重要的是,长期坚持游泳让我们健康,让我们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