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航母的“第五道阻拦索”,来自这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航母的“第五道阻拦索”,来自这里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629018

在航母的后甲板降落区,有4道阻拦索将高速着舰的舰载战斗机拦停,它们是舰载机名副其实的“生命线”。而舰载直升机海上搜救分队,则是保障“刀尖上的舞者”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常常被称作航母上的“第五道阻拦索”。

近日,人民海军微信公众号报道了这支分队的事迹。他们始终秉持“被救人员的生命就是一切”的工作理念和行动准则,通过真人扮演落水者、搜救机组时刻待命、不同场景实战化模拟训练等方式,不断提升搜救能力。


发现“落水者”搜救员准备出舱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10余年间,他们将青春流淌进祖国的万里海空,夜以继日“小步快跑”,守望“飞鲨”起飞远航。

而这支分队使用的直升机,就来自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舰载直升机是海军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从1983年底开始,中国航空工业决定自行研制鱼叉快速系留装置,以此为突破口发展舰载直升机。

历经一年多时间的技术攻关,首套自主研制的鱼叉装置于1985年9月完成设计并通过地面试验验证。此后,在海军大力支持下,又研制出鱼叉装置的装机件。从1987年9月开始,在直9上改装研制鱼叉着舰训练机,最终通过着舰试验验证,于同年12月正式交付部队使用。1989年,实现设计定型和小批交付。


直9鱼叉着舰训练机的研制成功,突破了直升机上舰的关键技术。

直9C研制历经方案论证与工程设计、试制与试飞、海上定型试验三大阶段,于1994年12月首飞。1999年12月,直9C通过设计定型审查,成为中国第一型舰载反潜直升机,被誉为“中国海空轻骑兵”,实现了国产直升机从陆基到海基的拓展。

经过改进改型,直9实现初步系列化发展。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25架直9直升机编成5个大写的“人”字飞越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这是国产直升机首次参加国庆阅兵式。

直8运输型直升机是我国也是亚洲吨位最大的直升机,为单旋翼带尾桨式,机身为水密铆接半硬壳式结构,机舱宽敞,底部呈船形,具备在大型水面舰船上起降、使用的能力,主要担负人员、物资运送及紧急救援等任务。


由航空工业昌飞、直升机所生产制造的直8是亚洲最大吨位的多用途直升机,也是我国自行研制并批量交付部队使用的第一种直升机。

直8研制经历了“曲折诞生”“改进改型”和“升级换代”三个阶段。几代航空人自强不息、接力奋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保证型号研制的延续,经受住了艰难困苦、背水一战的考验,闯出了一条引进一消化一吸收一再创新的发展道路。目前,直8已形成多个平台系列发展的良好格局,应用范围可覆盖全疆域,成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装备。

2010年6月30日10时30分,国产大型直升机——直8护航直升机编入中国海军第6批护航编队,从湛江启航,首次走出国门,飞赴远海,参加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

如今的直8直升机,已经实现了由“海基”到“陆基”再到“舰基”的跨越,形成了系列化发展,遍布在中国海军的各大战舰上,为中国海军装备现代化水平和作战能力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的战斗力建设实现了从岸基到舰基、从近海到远洋、从担负一般运输到执行搜反潜协同作战任务三个历史性转变,真正成为一支威震海空的舰载雄鹰。今天,年轻的舰载航空兵部队真正成为“航母尖刀”,叱咤海空,护卫祖国海空。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