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太和村:一谷梅花正芳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太和村:一谷梅花正芳菲

引用
1
来源
1.
https://syrb.10yan.com/html/20250301/196928.html

在十堰市竹山县文峰乡太和村,一片梅花谷正在上演着乡村振兴的美丽故事。从一个贫困落后的村庄,到如今的4A级景区,太和村通过发展"花经济",不仅让梅花绽放得更加绚烂,也让村民们过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花开十堰·一朵花带火一个村①

太和村:一谷梅花正芳菲

当群山渐渐褪去斑斓色彩,云雾轻柔地勾勒出青山轮廓。在位于竹山县文峰乡太和村的太和梅花谷景区内,炊烟在晨雾中袅袅升腾,山涧的溪流发出细碎的叮咚声。春寒料峭之际,记者踏入景区,只见梅花绽放得正热烈,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枝丫间,一朵朵梅花簇拥在一起,似点点红霞,娓娓诉说着太和村与梅花的故事。

10余年前,太和村老年人留守家中,年轻人奔赴大城市打拼。彼时,尽管有数千株野生蜡梅在山间绽放,村民们却饱受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困扰,无暇欣赏梅花的美,更没有人畅想过将村里的"绿水青山"能变为"金山银山"。昔日的太和村质朴中又带着几分落寞。

"梅花如此美好,我渴望让所有人都知晓家乡的这片梅花。"2013年,竹山创业能人黄治虎看到太和村漫山遍野的梅花后,心中不禁开始谋划:将此地开发成生态旅游景区。想到便做。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黄治虎在太和村成立十堰太和梅花谷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致力打造一个以水利风景区为依托,以蜡梅、红梅等为特色的景区。

2015年,希望的种子开始破土。两年后,景区已初露芳华。在此期间,公司与当地政府携手,同步开展景区建设与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农村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等工作。

时光流转,太和村实现了从"旧貌"到"新颜"的华丽蜕变。原本贫瘠的小村庄,通过退化林修复、山坡地改梯田等措施,山体逐渐稳固。荒芜的田地被种上了梅花树、紫荆花树等固土固水植物。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了太和村,这个曾因交通闭塞而沉寂在重峦叠嶂之中的小村,已成为以梅花为鲜明特色的4A级景区,同时也是十堰唯一一个国家水利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带动年产值超280万元。

从秋末一直持续至早春,蜡梅、红梅次第绽放,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景区停车场内,车辆停得满满当当,景区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景区在保留原有生态样貌的同时,建设观山栈道、观景园路。沿着蜿蜒的小径深入梅林,树木在道路中间,枝头的梅花姿态各异,有的含苞待放,娇羞地将自己藏在花萼之中;有的则肆意绽放,把每一片花瓣都舒展到极致,尽情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蓬勃与美好。

太和梅花谷景区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今年52岁的屈光兵和爱人刘兴云对此感受颇深。1988年,年仅15岁的屈光兵外出打工,刘兴云则跟随屈光兵在外地的小饭店做饭。随着年龄增长,两人身体大不如从前,于是决定回乡。回乡后,就业成了困扰两人的难题。2017年,太和梅花谷景区正式开业后,两人有了新的工作机会。屈光兵在景区帮忙种树,刘兴云则在景区厨房工作。

2020年5月,屈光兵和刘兴云积攒了一些资金后,决定开办一家农家乐。2023年,距离景区仅300余米的"香梅苑"农家乐正式营业。如今,"香梅苑"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400余桌,两人不仅住上了小洋房,还买了车,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梅花还在带动太和村产业多元发展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景区大量收购村内的蜡梅和青梅,开发出蜡梅纯露精油、梅子果脯、青梅酒、梅花茶等特色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从最初在景区务工,到自己开办农家乐,从单纯的赏梅,到依托梅花制作各类产品,一朵梅花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太和村及附近村超千名村民就业。曾经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景区。

站在太和村,放眼望去,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与梅林相互映衬。山脚下,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水面倒映着岸边的梅花与青山,波光粼粼,美不胜收。"一湾碧水绕青山,千亩梅林映日开",这如诗如画的太和村美景,正是属于一朵梅花的"奇迹"。


梅花绽放,姹紫嫣红展露春色。


暗香浮动的梅花惹人心醉。


梅花开正艳,烂漫引客来。


工作人员利用采摘的梅花,制作梅花茶等产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