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育种: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的完美结合
太空育种: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的完美结合
太空育种,也称为空间诱变育种或航天育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或生物育种材料通过搭载送入太空,利用太空中的特殊环境,包括高能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和弱磁场等因素,诱发植物种子或组织使其基因发生突变和重组变异,这些变异种子或生物育种材料返回地面后,诱变种子经选育,培育出新品种,而诱变的育种材料经生物技术处理成为新的生物育种的种质资源。因此它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太空诱变原理
在太空特殊环境下,诱变因素的作用具体如下:
- 高能宇宙射线:宇宙中的高能粒子能够引起生物遗传物质DNA的变异,包括:
- 单核酸变异:是指基因组的单个核苷酸的变异(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这种变异可以导致单个氨基酸的替换,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 插入或缺失:是指基因组中DNA片段的增加或缺失,这种变异通常会导致基因表型的改化。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或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包括染色体易位、倒位、重复、缺失等。这种变异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
微重力环境:其可能导致染色体DNA的损伤加剧,增加变异的发生概率;同时它还可能阻碍或抑制DNA链断裂的修复,使得基因突变更容易被固定下来。
高真空和弱磁场:这些太空环境因素也可能与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种子的遗传稳定性并诱发变异。然而关于这些因素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它们在太空育种中的作用和意义。
太空诱变特点
- 太空诱变的优点
主要是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变异稳定快。
诱变频率高和变异稳定快,可以使得育种周期缩短,提高了育种效率。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1倍,由8年左右缩短至4年左右。
变异幅度大,即变异谱范围大,从而有利于创造出更丰富的具有新性状的作物。这些新性状可能包括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有助于满足人们对作物的多样化需求。
- 限制因素
其一是受搭载工具和搭载能力的限制,其二是需要高的投资成本,其三,尚存在失败的风险,因为太空诱变同样会发生不利的变异,这种情况若控制不好就会导致实验失败,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完全消除这种影响尚不可能,因此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太空育种成就
目前中国太空育种的成就单就育成品种而言如下:
- 粮食作物类
有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绿豆、豌豆、高粱等。
- 蔬菜类
有青椒、辣椒、西红柿、黄瓜、南瓜、甜菜、茄子、萝卜、绿菜花等。
- 经济作物类
有棉花、烟草、薰衣草等。
- 花卉类
有万寿菊、三色堇、龙葵、荷花、百合等。
- 中草药类
有黄芪、甘草、虫草等。
- 树木类
有油松、白皮松、石刁柏、珙桐等。
- 草本类
有木樨、草坪种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