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全球胃癌患者年轻化,6大预警信号需关注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全球胃癌患者年轻化,6大预警信号需关注
近日,一名21岁女生因下腹部疼痛就医,却被诊断为胃癌晚期,令人唏嘘不已。这一案例再次敲响了胃癌早期预警的警钟。胃癌并非只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年轻人同样不可掉以轻心。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研究显示,全球胃癌患者正在年轻化,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研究团队通过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GLOBOCAN 2022数据库以及《五大洲癌症发病率》2003—2017卷的统计数据,发现这一特征正在发生重要改变。研究表明,尽管全球胃癌总体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年轻患者数量却在增加,且病情往往更具侵袭性。
具体而言,在2013—2017年期间,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爱尔兰的年轻群体中,男女胃癌发病率均有所上升。在奥地利、丹麦、法国、南非和美国,50岁以下女性的发病率也呈现增长趋势。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变化与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变密切相关。在不良饮食习惯中,高盐饮食、过多摄入腌制和熏制食品,以及蔬果摄入不足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此外,肥胖率的上升也增加了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
胃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常见的预警信号包括:
胃疼变得毫无规律:无论是胃炎还是胃溃疡,发病时的腹痛都有自身特点。以胃溃疡为例,正常来说在饭后1小时左右会出现痛感。一旦疼痛变得持续且毫无规律,就应警惕癌变的发生。
反复出现烧心反酸:“烧心”是指发生在胸骨下部附近,也就是常说的“心窝”处的烧灼感,主要是由于胃中食物“跑”到食管导致的。“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
体重快速下降:吃不下饭,或者吃一点就感觉饱了,体重也快速下降。
出现黑色不明原因大便: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症状,可能会出现呕血、黑便或血便。
出现坚硬、疼痛肿块:胃病患者要多留意腹部情况,如果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就需格外警惕是否为癌。
预防胃癌,关键在于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
健康饮食:减少盐分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最好不超过6克;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规律进餐,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多吃新鲜蔬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戒烟限酒:烟草烟雾中含有至少70种致癌物,酒精可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引起胃黏膜损伤与出血。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精神压力。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根除幽门螺杆菌:80%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采取分餐制、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检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适度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胃癌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研究显示,早期胃癌五年治愈率超过九成。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守护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