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致产量下滑,安源煤业前三季度亏损近2亿
安全事故致产量下滑,安源煤业前三季度亏损近2亿
近日,安源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源煤业”,600397.SH)在资本市场上再掀波澜,股价飙升至4.18元/股,市值也随之攀升至41.38亿元。然而,市场瞬息万变,2025年1月2日,安源煤业的股价遭遇了大幅波动,暴跌9.95%。
安源煤业:业绩亏损与债务压力
安源煤业的主营业务为煤炭采选及经营,煤炭及物资流通业务,煤矿托管。2023年,全省自产煤炭不足400万吨、煤炭消费量超9000万吨,公司是江西省属唯一的煤炭上市企业,在区域能源供应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自2024年起,公司陷入亏损困境。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62亿元,同比下降18.37%;归母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减少300.43%。具体来看,公司上半年生产原煤85.5万吨,单位制造成本641.43元/吨,生产商品煤67.7万吨,商品煤单位成本844.32元/吨。商品煤销售量67.1万吨,商品煤平均价格885.32元/吨,吨煤毛利41元。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亏损态势加剧。实现营业收入38.46亿元,同比减少 21.54%,实现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减少2005.71%。究其原因,安源煤业解释称主要两方面原因,一是受安全事故及丰城区域三对煤矿停产整改影响,分煤种销量减少11.5万吨,减收6627万元;二是分煤种售价下跌减收13,394万元。
除了业绩下滑压力,安源煤业面临债务压顶、负债率过高等诸多难题。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79.25亿元,总资产总计81.54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97.19%。尤为突出的是,公司短期借款规模为44.11亿元,而货币资金仅10.98亿元,二者差距显著,偿债压力较大,资金流动性风险凸显。
煤炭行业:政策导向与未来趋势
站在新起点上,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为煤炭行业发展确定重点任务。2025年,我国将有序核准建设一批智能化水平高、安全有保障的大型现代化煤矿,继续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全年煤炭产量力争达到48亿吨左右,大型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
2024年,我国煤炭稳产稳供形势良好,智能化产能占煤炭总产能的比例提升至50%以上,全年煤炭产量预计将达47.6亿吨,创历史新高。一方面,经过多年的资源整合与现代化矿井建设,大型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安全保供能力显著提升,具备稳定的煤炭生产供应能力;另一方面,煤炭产能调控更加精准,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先进产能释放,避免了市场大幅波动。
进口煤是我国煤炭市场的重要补充。2024年1月至11月,我国进口煤炭4.9亿吨,同比增长14.8%,延续了2023年的上涨趋势。我国沿海地区用煤需求大,进口煤炭有效补充了当地煤炭市场需求,降低了电力、钢铁、建材等耗煤行业用煤成本,有助于支撑国内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有分析预计,2025年,进口煤价或仍低于国内煤价,进口量也将继续维持高位。
2024年1月至11月,我国规上工业发电量856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其中,火电同比增长1.9%,发电量增速放缓,用煤需求同步下降。2024年四季度以来,动力煤供应稳定,社会库存维持高位,2025年供需或仍保持宽松。非电行业中,2024年钢铁、建材用煤需求萎缩,煤化工用煤需求上涨。随着内蒙古、新疆一批化工项目建设开工,以及一系列增量政策组合效应集中显现,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煤化工用煤需求或仍将保持上升态势,2025年钢铁和建材等重要耗煤产品产量或将保持稳定和小幅增加,推动用煤需求上涨。
安源煤业的发展前景
安源煤业作为江西省属唯一的煤炭上市企业,在区域能源供应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面对行业整体供大于求的态势,以及自身业绩亏损、债务压力等问题,公司未来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从机遇来看:
- 煤炭行业整体供需有望保持平衡,价格有望企稳
- 进口煤补充作用明显,有利于降低用煤成本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政策支持,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方向
- 控股股东变更可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风险来看:
- 业绩持续亏损,短期内扭亏难度大
- 负债率高企,偿债压力大
- 行业竞争加剧,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受限
- 安全生产风险始终存在
结语
安源煤业近期的股价波动反映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从基本面来看,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和债务风险,短期内扭亏为盈的难度较大。然而,作为江西省属唯一的煤炭上市企业,公司在区域市场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煤炭行业整体向好的背景下,公司有望通过转型升级、优化管理等方式逐步改善经营状况。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密切关注公司后续的经营改善情况以及行业政策变化,谨慎对待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