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鸡鸣三省”:廿八都古镇 vs 威信历史文化名城
探访“鸡鸣三省”:廿八都古镇 vs 威信历史文化名城
“鸡鸣三省”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地名,它位于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交界处,因地理位置特殊而得名:清晨雄鸡一啼,三省皆闻。在文学作品中,“鸡鸣三省”常被用来隐喻某种边界模糊或交汇的状态。而在现实中,这一地理概念也确有其地,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在众多被称为“鸡鸣三省”的地方中,浙江的廿八都古镇和云南的威信历史文化名城最具代表性。它们虽然都位于三省交界处,但各自展现了独特的建筑特色与历史变迁。
廿八都古镇:江南水乡的多元文化交融
廿八都古镇位于浙江省江山市,是江南地区罕见的军事要寨。这里保存了2公里长的古街和36幢明清古民居,2019年发行的《中国古镇(三)——江山廿八都古镇》特种邮票,进一步提升了古镇的知名度。
廿八都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徽式、浙式、闽式甚至西洋风格。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镇内保存了各代的建筑、壁画、墨迹、楹联、标语等,宛如一座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更令人称奇的是,廿八都古镇是一个文化飞地。在这个仅3600多人的小镇上,汇集了142种姓氏和13种方言,包括廿八都官话、江山腔、浦城腔、广丰腔等。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廿八都古镇成为研究中国南方移民文化的重要窗口。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廿八都古镇不仅有独特的建筑和文化,还有丰富的美食和民俗活动。游客可以品尝到廿八都豆腐、米糕、腊肉等特色美食,还可以参与剪纸、竹编等手工艺制作,体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威信历史文化名城:红色文化的革命印记
与廿八都古镇的江南水乡风情不同,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的威信历史文化名城则承载着浓厚的红色文化。这里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长征路上的“胜利起点”。
威信县地形地貌特征为“南高北低、河谷纵横,山多坝少、群山环绕”,形成了“七分山水两分田,一分城不足”的自然景观。扎西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威信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街区内空间变化丰富,街道尺度得当,具有艺术及研究价值。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威信境内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统称为“扎西会议”。这次会议不仅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拓展和完成,也是红军“二渡赤水”取得遵义大捷的决策地和出发地。威信因此被誉为“红军长征胜利的起点”。
近年来,威信县围绕“红色扎西·赤水明珠”形象定位,深度挖掘红色文化,保护修缮红色遗迹,大力弘扬红色精神,着力发展红色旅游。如今的威信,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追寻红色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鸡鸣三省”的时代新篇
廿八都古镇和威信历史文化名城,虽然都被称为“鸡鸣三省”,但它们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貌。廿八都古镇以多元文化的交融为特色,而威信历史文化名城则以红色文化为灵魂。这两个地方都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鸡鸣三省”这一地理概念,不仅体现了中国疆域的辽阔与复杂,更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廿八都古镇和威信历史文化名城,正是这种多样性的生动体现。它们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版图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