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青眼:一个成语背后的文化密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青眼:一个成语背后的文化密码

引用
全历史
9
来源
1.
https://m2.allhistory.com/ah/article/60c81a0a04c9f739d9295aa8
2.
https://www.sohu.com/a/844104157_121124795
3.
https://www.sohu.com/a/826017096_121124208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CHR5530553YXRW.html
5.
http://www.chuangyanyuan.com/poetry/qianzhu?&index=0&sId=613082&poetryId=0
6.
https://ruralcommon.hk/story/%E9%9D%92%E8%89%B2%E6%98%AF%E4%BB%80%E9%BA%BC%E9%A1%8F%E8%89%B2%EF%BC%9F/
7.
https://www.chaozhoudaily.com/content/202402/20/c26012303.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F%B7%E5%AE%AE%E9%A3%AF
9.
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304967

“青眼”一词,源自魏晋名士阮籍的独特眼神。据《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能作“青白眼”,用黑眼珠正视表示喜爱(青眼),斜视露出眼白表示轻蔑(白眼)。一次,嵇喜吊唁时,阮籍因其庸俗而翻白眼;后来嵇康携酒带琴来访,阮籍则以青眼相待,从此“青眼”成为表示赏识的典故。

在文学作品中,“青眼”常用来形容对人器重或知音相遇。唐代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中写道:“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宋代黄庭坚《登快阁》中也有:“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这些诗句中的“青眼”,都体现了诗人对知己的重视和欣赏。

“青眼”还引申出其他含义。它可以指知心朋友,如唐代权德舆诗句“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也可以象征青春年少,如唐代张祜诗“相逢青眼日,相叹白头时”。甚至在宋代李元膺的词中,还用来形容柳树嫩叶:“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杨柳于人便青眼”。

从魏晋名士的个性表达,到唐宋诗词中的文化符号,“青眼”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凝结着中国人对知音、友情和青春的美好向往。在当今社会,“青眼”虽已不再常用,但其所蕴含的尊重与欣赏,依然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美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