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财务风险大排查:重点、风险与防范措施
工程建设项目财务风险大排查:重点、风险与防范措施
近日,某单位开展了一次工程建设项目财务风险大排查行动,重点检查了资金结算、授权审批等关键环节,旨在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和廉政风险,推动财务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此次检查发现,工程建设项目普遍存在资金使用不规范、合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暴露出当前工程项目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风险点。
工程建设项目财务检查重点
以某学校一期建设工程为例,该项目总投资3.64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楼等设施。在财务决算审核过程中,发现了多个关键风险点:
在建工程转固不及时:部分项目竣工后未及时办理决算和资产移交手续,导致在建工程长期挂账,影响资产确认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实物资产与账面价值不匹配。例如,一些大型仪器设备试用期较长,实际投入使用与账务处理不同步。
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混淆:部分学校将政府投资项目和部门预算修缮项目费用直接费用化,未通过相关科目核算。
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等未及时办理结算,导致成本支出长期挂账。
工程项目常见财务风险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法典》合同编的司法解释和工程合同纠纷案例,可以发现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合同签订风险:包括招标范围确定不当、招标方式选择错误、中标后拒绝签约等。
合同履行风险:涉及挂靠、违法分包、项目经理权限管理、工程签证管理等环节。
工程结算风险:工程量认定、结算方式确定、审计关系处理等方面容易产生纠纷。
税务筹划风险:工程总承包项目中,不同合同类型的选择会影响税务筹划效果。
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风险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应对体系。
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合同评审程序,对建设单位资信进行调查,规范签约流程,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优化资金管理:建立内部风险保护基金,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监控,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率。
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定期开展风险管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强化内部控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收支流程,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
通过此次财务风险大排查,各单位应充分认识到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建立健全财会监督长效机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