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中的英雄旗手:王玉龙的不朽传奇
平津战役中的英雄旗手:王玉龙的不朽传奇
1949年1月14日,平津战役进入关键时刻。在天津城头,一面鲜艳的红旗在硝烟中迎风飘扬。这面红旗,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113师337团3连副排长王玉龙的英雄壮举。
王玉龙,192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21岁参加革命。在平津战役中,他所在的部队负责攻城任务。战斗打响后,王玉龙带领战士们在护城河上架设浮桥。第一道浮桥刚刚架好,就被敌人的炮弹炸碎。面对险情,王玉龙和战友们毫不犹豫跳进刺骨的冰水中,重新架桥。
跨过护城河后,王玉龙目睹红旗手相继倒下。危急时刻,他毅然拿起红旗,向突破口冲去。红旗在城墙上高高飘扬,成为后续部队的指引。然而,这也引来了敌人更加疯狂的射击。炮弹在身边爆炸,王玉龙被炸断了一条腿,但他没有倒下。为了能让后续部队看到红旗,他半躺在地上,用仅存的力气高举旗杆。
“战旗它不仅仅是一面旗帜,同时也作为部队精神的指引。只有把旗插到了天津的城头,后续的部队看到红旗在高高飘扬,才能源源不断地向突破口冲去。”这是“王玉龙排”现任排长夏爽对战旗意义的诠释。
在敌人的猛烈射击中,王玉龙坚持着,让红旗一次又一次在天津城头飘扬。直到战友冲到他身边,含泪接过红旗,这位英雄才无声地倒下。此时,距离天津解放仅剩一天,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有8个月17天。
王玉龙牺牲后,他所在的排被命名为“王玉龙排”。70多年来,“王玉龙排”始终保持着敢打敢拼的优良传统。每年清明前夕,排里的战士们都会沿着英雄的足迹,追寻先烈事迹。在平津战役纪念馆里,那面见证了历史的红旗静静地陈列着,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今天,当我们站在和平年代回望历史,王玉龙的事迹依然震撼人心。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什么是军人的使命。那面永不倒下的红旗,不仅见证了天津的解放,更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