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恐爪龙:白垩纪的猎杀高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恐爪龙:白垩纪的猎杀高手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09A01GKX00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06A0ABQQ00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B6%E7%9B%9C%E9%BE%8D%E5%B1%AC
4.
https://www.9game.cn/fzscjh/3319730.html
5.
https://www.baike.com/wikiid/9122638877377384796
6.
https://m.ourplay.net/ask/detail/1280411
7.
https://news.cqnews.net/1/detail/1237133382541606912/h5/content_1237133382541606912.html
8.
https://www.youxibao.com/game/229843.html
9.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58437

恐爪龙(Deinonychus)是白垩纪早期的一种驰龙科恐龙,以其独特的大型镰刀状趾爪和灵活身体著称。它们主要生活在美国蒙大拿州、怀俄明州等地,以快速奔跑和敏捷捕猎闻名。恐爪龙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当时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掠食者之一。

01

基本特征

恐爪龙是一种中型驰龙类,成年个体身长估计约2.07米,臀部高约0.5米,体重推测约15-20公斤。与其他驰龙类相比,恐爪龙具有相当长的头颅骨,长达25厘米;口鼻部向上翘起,使得上侧有凹面,下侧有凸面。它们的嘴部有26到28颗牙齿,牙齿间隔宽,牙齿后侧有明显锯齿边缘,这特征证明它们可能是活跃的捕食动物,可以捕食行动迅速的猎物。

类似其他驰龙类,恐爪龙具有大型手部,在结构与灵活性上类似现代鸟类的翅膀骨头。手部有三根锋利且大幅弯曲的指爪,第二指爪是当中最长的一根,而第一根指爪是最短的。恐爪龙的腕部骨头结构可以作出往内转、以及向内抓握的动作,而非向下抓握,非常灵巧。

如同其他的兽脚类恐龙,恐爪龙的第一根脚趾是小型的上爪。但与其它以三根脚趾行走的兽脚类恐龙相比,恐爪龙只依靠后肢的第三、四趾行走,驰龙类都是以这种方式行走。恐爪龙的第二脚趾可以向上、向后收起离开地面,上有大型、镰刀状的趾爪,这是它们著名的重要原因,也是驰龙科与伤齿龙科的典型特征。这个大型趾爪的外缘长度可达6.5厘米,是可怕的攻击武器,可能用来撕开猎物。

恐爪龙尾椎上侧的前关节突,以及骨化的肌腱,使它们的尾巴坚挺。前关节突开始于第10节尾椎,往前突出,支撑前面4到10根其他的脊椎,数量依所在位置而定。这些结构使得整个尾巴在垂直方向几乎不能弯曲,但一个恐爪龙标本保存了完整的尾巴骨头,这些骨头以S状水平弯曲,显示尾巴在水平方向有良好的运动灵活性。这样的尾巴可以帮助恐爪龙在高速奔跑时保持平衡和灵活转向,也说明了恐爪龙是出色的奔跑者。

02

捕猎方式

恐爪龙在捕食时,动作异常敏捷,常常跃到猎物身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划破对方颈部,用单个形如镰刀状的利爪掏挖猎物内脏。它这些动作完成得十分迅速有力,以致对方还未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已成为它的美餐了。

恐爪龙的前肢有三个长利爪,腕部比别的肉食龙更灵活。它用前肢抱住对方,而利爪则掏挖内脏,撕裂皮肉。按它的灵活快速以及奇特的杀伤力来看,科学家认为,它才是白垩纪时食植物恐龙的最危险、最凶恶的敌人。

03

生态地位

2020年11月,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联合科考队,成立了在福建寻找恐龙的考察项目。考察队在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龙翔大道附近发现了大规模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2023年,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钮科程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总结了他们在上杭的前期发现,将该足迹群正式命名为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

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具有面积大、保存好、多样性强的特点,目前已产出恐龙足迹包括了大型蜥脚类、鸟脚类、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小型兽脚类等至少八种造迹恐龙。其中两趾型的恐爪龙类足迹有12个,从大小和形态上可以很明显地划分为来自两类恐爪龙的不同类型。

在两种不同的恐爪龙足迹中,较小的形态类型包括一个孤立足迹和一道由5个足迹组成的行迹。足迹平均长约11厘米,所有足迹都显示出了锋利的爪痕,且其中第三趾的爪痕最为突出,每只足迹都有一个短而圆的脚跟印痕,相较于其他恐爪龙类足迹,龙翔的小型二趾足迹更符合伶盗龙足迹(Velociraptorichnus)的鉴定特征,其造迹者可能为真驰龙类。

而另外一种更加引人注目的大型二趾足迹共有6枚,其中5个足迹组成了一道行迹,足迹平均长约36.4厘米,宽16.9厘米,远超过之前发现的山东驰龙足迹的长度(28.5厘米),是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发现的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

专家介绍,恐爪龙类在体型上巨大化的演化过程其实并不罕见,甚至独立演化了多次,英良福建足迹则代表了恐爪龙类在美洲以外的又一次独立的体型巨大化。与此同时,亚洲的暴龙类的体型也发生了大型化,推测可能是由于当时陆地顶级掠食者异特龙类的多样性减少造成了生态位空缺,从而引发了恐爪龙类和暴龙类的适应性演化。当然,恐爪龙类和暴龙类所共有的虚骨龙类优势特征也可能是它们得以取代异特龙类地位的原因。这种路径相似的巨大化,也暗示了在华南晚白垩世的大型恐爪龙类和暴龙类就像今天非洲大草原上的非洲狮与花豹一样,可能存在着某些竞争关系。

04

文化影响

恐爪龙因在《侏罗纪公园》等影视作品中的出现而广为人知,成为大众熟知的史前巨兽代表。在这些作品中,恐爪龙被描绘成聪明、敏捷且极具攻击性的掠食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文化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恐爪龙作为白垩纪顶级掠食者的认知。

作为已知最大的手盗龙类成员之一,恐爪龙的研究对理解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渡具有重要意义。其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也为研究恐龙的行为习性和生态地位提供了重要线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