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公主》里的那些隐秘歧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公主》里的那些隐秘歧视

《小公主》是美国作家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创作的一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善良、聪明的小女孩萨拉在寄宿学校的经历。然而,这部看似简单的儿童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各种形式的歧视。

01

种族歧视的阴影

在《小公主》中,贝蒂是一个来自印度的黑人女孩,她作为萨拉的仆人出现在故事中。贝蒂的肤色成为了她遭受歧视的重要原因。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种族偏见根深蒂固,贝蒂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在寄宿学校里也难以获得应有的尊重。这种对肤色的歧视,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种族偏见。

02

阶级歧视的残酷现实

萨拉原本是寄宿学校的宠儿,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众人的宠爱。然而,当她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后,她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从被众人捧在手心的“小公主”变成了任人使唤的仆人,这种巨大的转变揭示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萨拉的经历不仅展现了个人命运的无常,更折射出当时社会中阶级歧视的残酷现实。

03

对异域文化的歧视

《小公主》的故事开始于印度,这个设定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文化偏见。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作为殖民大国,对殖民地的文化往往持有轻视和歧视的态度。小说中对印度的描述,更多地体现了西方视角下的刻板印象,缺乏对当地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尊重。这种文化歧视不仅体现在对印度场景的描绘上,也反映在对贝蒂这个角色的塑造中。

通过贝蒂的经历、萨拉的命运转折以及对印度场景的描述,《小公主》无意中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歧视问题。这些歧视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偏见。虽然这部作品主要面向儿童,但其中蕴含的深刻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它提醒我们,即使在今天,也要时刻警惕和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社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