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雪蝎蛉到甲虫:昆虫如何征服极端环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雪蝎蛉到甲虫:昆虫如何征服极端环境

引用
新华网
9
来源
1.
http://www.yn.xinhuanet.com/20241114/1a425776678f49e2b97a7fd121c57c94/c.html
2.
http://www.ipm.ioz.cas.cn/kydw/yjz/kangle/
3.
https://www.sohu.com/a/420170862_742468
4.
http://www.dili360.com/nh/article/p67922142267f728.htm
5.
https://asknature.org/zh-CN/%E7%AD%96%E7%95%A5/%E7%8B%AC%E7%89%B9%E7%9A%84%E9%98%B2%E5%86%BB%E5%89%82%E5%8F%AF%E9%98%B2%E6%AD%A2%E6%9E%81%E5%86%B7/
6.
http://www.ippcaas.cn/kyjz/242452.htm
7.
https://asknature.org/zh-CN/%E7%AD%96%E7%95%A5/%E8%8B%8D%E8%9D%87%E5%A6%82%E4%BD%95%E5%9C%A8%E5%86%B0%E5%86%BB%E4%B8%AD%E7%94%9F%E5%AD%98/
8.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70342
9.
https://www.fmread.com/pdfshare/19517

2024年11月,一则来自中国新疆的科学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大理大学动物生态学团队在新疆阿尔泰山脉发现了三种雪蝎蛉,这是中国首次记录到这种神奇的昆虫。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国昆虫分类学的空白,更为研究生物如何适应极端环境提供了新的线索。

01

雪蝎蛉:冰天雪地中的“跳高健将”

雪蝎蛉是一种体型微小的长翅目昆虫,体长仅2-5毫米。它们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独特的形态特征:成虫的翅膀强烈退化,无法用于飞行,但却能用细长的中足和后足进行跳跃。这种看似“残缺”的设计,正是它们在极寒环境中生存的关键。

雪蝎蛉的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它们主要活动于寒冷的冬季月份,即使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也能保持活跃。这种超强的耐寒能力,使它们成为研究生物如何适应极端生态环境的理想对象。

02

防冻大师:昆虫的极寒生存秘诀

在极寒环境中,生物体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防止体内水分结冰。一旦细胞内部结冰,形成的冰晶会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生物体死亡。然而,一些昆虫却进化出了独特的防冻机制。

以阿拉斯加暗甲虫为例,这种甲虫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糖基聚合物——木甘露聚糖。这种物质通过附着在细胞膜上,有效防止细胞内容物在极低温度下冻结。即使在-60℃的极端低温下,阿拉斯加暗甲虫仍能保持细胞内液体的流动状态,避免致命的冰晶形成。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种木甘露聚糖的防冻效果远超一般的蛋白质防冻剂。研究表明,它在抑制冰晶生长方面的能力,与最活跃的昆虫蛋白防冻剂相当。这种天然的防冻剂不仅帮助甲虫在极端寒冷中生存,还为人类开发新型防冻材料提供了灵感。

03

热浪来袭:昆虫的高温应对之道

与极寒环境相对,极端高温同样是对昆虫生存的巨大考验。面对日益频繁的热浪事件,昆虫发展出了多种应对策略。

避热行为:寻找阴凉的生存智慧

当环境温度过高时,许多昆虫会通过寻找阴凉处、调整活动时间等方式来降低体温。这种看似简单的策略,实际上是昆虫对高温最直接有效的应对方式。然而,这种行为往往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并可能影响昆虫的取食和繁殖。

表型可塑性:灵活调整生理状态

昆虫还能通过表型可塑性来提高自身的耐热性。例如,经过热击、热锻炼或跨代驯化后,昆虫的耐热性会显著提高。这种适应性变化虽然能帮助昆虫在短期内应对高温,但通常会以牺牲繁殖能力为代价。

发育进程:利用时间差避开高温

有趣的是,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耐热性存在差异。一些昆虫通过调整发育进程,使种群中不同个体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从而避免在极端高温下全军覆没。这种策略被称为“世代重叠”,是昆虫应对环境变化的智慧之一。

进化性适应:长期的生存之道

从长远来看,进化性适应是昆虫应对极端高温的根本策略。通过自然选择,耐热性更强的个体更有可能存活并繁殖,从而逐渐提高整个种群的耐热水平。然而,这种适应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可能无法完全抵消极端高温的负面影响。

04

科学探索:揭秘昆虫适应性的分子机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从分子层面揭示昆虫适应极端环境的奥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康乐院士团队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生态基因组学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昆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涉及多个层面。例如,飞蝗在不同密度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生理特征,这种现象被称为“型变”。康乐团队首次揭示了嗅觉感受蛋白基因和多巴胺代谢途径在型变中的关键作用,为理解生物如何响应环境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外,表观遗传学研究表明,昆虫的适应性不仅受基因序列的影响,还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密切相关。例如,Piwi/piRNA系统通过调控神经肽F的表达,影响飞蝗的食物摄入和行为。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昆虫适应性的理解,还为农业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昆虫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奇妙。从雪蝎蛉的跳跃能力到甲虫的防冻机制,从避热行为到基因调控,这些适应性特征不仅帮助昆虫在地球上最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也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正如《昆虫记》作者法布尔所说:“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正是这种严谨的科学精神,让我们得以一窥昆虫世界的奥秘,惊叹于生命的无限可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