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用药指南:警惕安乃近潜在风险!
新冠用药指南:警惕安乃近潜在风险!
近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第一版)》引发广泛关注。其中,一款名为“安乃近”的药物赫然在列,这让不少网友感到担忧。安乃近是一种常见的退烧药,但因其严重的副作用,已在多个国家被禁用或限制使用。在新冠用药的关键时刻,这款药物的出现引发了公众对其安全性的质疑。
安乃近:从“退烧之王”到多国禁用
安乃近曾被誉为“退烧之王”,具有吸收好、起效快、价格低等特点。自1922年上市以来,它在欧美国家广泛流行。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严重的不良反应逐渐显现。
据统计,安乃近导致粒细胞缺乏症的风险高达1.1%,还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溶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血液系统反应。1934年,仅美国就有1981人因该药导致粒细胞减少症死亡,欧洲也有200余人因此丧生。1938年,美国FDA率先将安乃近移出合法药品目录,直到1977年全面撤出美国市场。
目前,已有44个国家对安乃近实施使用限制,包括禁止进口、市场撤回、有限人群和条件使用等措施。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作为最安全的退烧药物。
专家提醒:安乃近风险远大于获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安乃近进行了上市后评价,认为其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在我国使用风险大于获益。具体风险包括:
皮肤损害:可引起红斑疹、斑丘疹、荨麻疹、渗出性红斑、多型性红斑、水疱疹、剥脱性皮炎、皮肤溃疡坏死等,严重时可导致重症多型性红斑、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胃肠损害:可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胃痛、胃部烧灼感、胃肠胀气、腹部不适、腹痛、胃肠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等,严重时可导致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全身性损害:可引起眼睑、眶周、口唇、面部、生殖器等部位水肿,还可引起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心悸、哮喘发作、急性喉水肿、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血液系统损害: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鼻衄、过敏性紫癜等,严重时可导致暴发性紫癜并致死。
泌尿系统损害:可引起血尿、肾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其他:可出现头晕、头痛、局部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有肝细胞损害、肝酶升高的报道,退热时可出现大汗和虚脱。
基于以上风险,专家建议安乃近一般不作为首选用药,仅在病情急重且无其他有效药品治疗的情况下短期使用。同时,该药禁用于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妊娠晚期妇女也应禁用。
更安全的替代药物
在新冠治疗中,有更安全有效的替代药物可供选择。例如: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的退烧和止痛,是常用的非处方药。但需注意,成人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4克,儿童需遵医嘱按体重给药。
布洛芬:具有退烧、止痛和抗炎作用,适用于成人和儿童。但需遵医嘱使用,注意剂量和用药间隔。
此外,FDA已批准瑞德西韦、Paxlovid等药物用于治疗COVID-19。这些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有效控制病情。
结语
在新冠用药的选择上,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尽管安乃近在某些情况下效果显著,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建议广大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更安全的替代药物,避免因不当使用而引发健康风险。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在制定用药目录时,充分考虑药物的安全性,为公众提供更科学、更安全的用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