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第22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揭晓,10名学生获特等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第22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揭晓,10名学生获特等奖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k.sina.com.cn/article_7517400647_1c0126e4705906dq9k.html

第22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近日揭晓,一批充满创新精神的青少年脱颖而出。本次评选活动共收到全市16个区500余所中小学申报的5000余个项目,相比去年课题申报数量增长了16%。特别是,今年参赛的小学生数量超过了初中生。在闯入“决赛圈”的20名候选人中有13名小学生、7名初中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作为评委,对选手们的作品进行提问和点评。


“小院士”候选人们在展示自己的科技创新作品。(均主办方供图)制图:张继


“小院士”候选人们在展示自己的科技创新作品。

本次评选活动特别增设了创新创意主题,鼓励选手们基于日常的学习发现和生活体验,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创意设计。徐汇区建襄小学学生季圣哲提交的创意源于儿时的一个梦境,他将梦境中的白玉兰花瓣设计成智能座椅,当无人使用时,座椅可以合起来像含苞待放的花苞;当行人或游客需要坐下时,座椅自动打开犹如盛开的花瓣。季圣哲在父亲的帮助下,自学了数学建模、3D打印等知识,将创意变为现实。

园南中学八年级学生钱芯雨设计了一款基于大模型的智能笔记记录与知识扩展系统。这款系统将传统黑板擦与教室内的摄像头实现联动,当老师准备擦掉黑板上的内容时,系统会自动捕捉板书信息,并通过物联网传输至智能体平台,自动生成知识点总结,帮助学生减轻记笔记的压力,把更多精力用来认真听讲。

作为评选活动的评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在点评时谈到,今年的学生作品中传递出两个特点:一是青少年对科技前沿十分关注,不少课题中涉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科技成果;二是很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实际出发、从民生需求出发,提出了不少好问题。

陈凯先指出,过去,不少中小学生的科创项目看似科技含量十足,但其实大多是家长、老师“越俎代庖”,帮助学生完成了课题。因此在今年的评选中,评委们更在意的是科创作品完成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究竟有多少。“我们希望激发更多学生提出奇思妙想,在心中埋下热爱科学的种子,坚定投身科学、奉献科学,将来以科技报国、科技为民的信念。”陈凯先说。

经过几轮评选,王振羽、华亦肖、李坤恩、季圣哲、周岂加、周佳欣、周奕呈、郑煜峰、钱芯雨、黄博10位队员荣获特等奖并被授予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本次评选活动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少先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