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血染江桥:马占山率部孤军奋战,击落日军历史上第一架战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血染江桥:马占山率部孤军奋战,击落日军历史上第一架战机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6117246_121166525

1931年,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张学良下达"不抵抗命令"后,日军迅速占领了辽宁和吉林两省。面对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马占山将军临危受命,率领不足2万人的部队,在嫩江江桥与3万余名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这场持续14天的战役,不仅击落了日军历史上第一架战机,更点燃了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情。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炮轰东北军北大营,从而揭开了抗战的序幕。

在张学良所下达的不抵抗命令下,日军在东北如入无人之境,几乎未受到任何大规模的抵抗,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辽宁和吉林二省。

至此,我国东北的半壁河山都已拱手让出。然而贪婪的日军对此并不满足,他们开始着手谋取东北三省中仅存的土地——黑龙江。

出于对减少牺牲的考虑,他们并未直接出兵,而是施展了惯用的伎俩——以华治华,即收买汉奸为其卖命。

他们以黑龙江省长、武器支援、扩充军队为诱饵,诱降了当时的洮辽镇守使张海鹏,使其心甘情愿为日军描绘的“宏图伟业”卖命。

而日军之所以费尽心思地诱降张海鹏,就是因为他所镇守的洮南城地理位置绝佳——它地处黑龙江和吉林二省的交界处,是日军进犯黑龙江的必经之路,同时也可以成为日方发起侵略战争时的根据地。

随着张海鹏的投降,日军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洮南城。不但如此,日军还以更高的利益为饵,驱使张海鹏为其进犯黑龙江省打前锋。

1931年10月1日,接受了日军武器支援的张海鹏宣布独立,并在随后统编了8个骑兵支队、1个骑兵独立团和1步兵独立团,总计1万余人的日伪军,准备向黑龙江省进犯。

彼时的黑龙江主席万福麟远避北平,因而省内的军政两界群龙无首,主战派和主降派都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眼看着伪军日益逼近,省内都还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决议,因而人人都心急如焚,如热锅之蚁。

就是在这样的两难时刻中,马占山临危受命,被张学良任命为新一任的黑龙江省主席,即刻前往齐齐哈尔省会宣誓就职。

然而在马占山日夜兼程地赶赴齐齐哈尔的途中,黑龙江省内的守军迎来了一场艰苦的战斗。

1931年10月13日,张海鹏命令旅长徐景隆率领3个冲锋团,向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嫩江江桥发起进攻。

彼时黑龙江省内的军事副指挥谢珂力排众议,以坚决抗击敌军为宗旨,火速集结了卫队团、工兵营、辎重兵和炮兵等数千人,并将库存的九十余挺捷克式轻机枪下发给他们,随后命其向建立在江桥北岸的阵地疾驰而去,誓要拦阻伪军于阵前。

江桥是位于嫩江泰来段的铁路桥,长约853米,高约31米,距离齐齐哈尔市80公里。

它是由南边进入齐齐哈尔市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日军沿平齐铁路北进的唯一通道。倘若失守,后果将不堪设想。

谢珂不容江桥有失,于是他在派出守军前往保卫目标的同时,还命其他军兵争分夺秒地布置了从江桥到榆树屯、昂昂溪一带的以铁路为轴线,纵深约40公里、宽约10公里的三道防御阻击阵地。

至此,江桥阻击战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为日军打头阵的徐景隆部不会想到,面前的这座嫩江桥竟会如此难攻。

1931年10月16日拂晓,徐景隆率领由万名伪军组成的3个前锋纵队,先行抵达了江桥南段,向我军发起了进攻。

彼时还有日本轰炸机在上空为他们助威。在这样的“装备优势”下,伪军上下信心倍增,根本不把战力低下的我军放在眼里。

然而另他们没想到的是,我军从交战的一开始便拼尽了全力,上来就是猛烈的火力压制。副指挥长谢珂更是亲赴前线,率领两千余名步炮兵,在江桥一带奋勇抵抗。

见主将出马,我军上下都士气大增,于是更加全力以赴,击溃了伪军接连几次的进攻,甚至还当场击毙了伪军的指挥官徐景隆。

徐景隆一死,伪军群龙无首,于是方寸大乱,很快就被训练有素又攻防兼备的我军击溃。眼见败局已定,伪军上下再无人应战,只能转身逃窜,一路上丢盔弃甲、哭爹喊娘。

谢珂牢记我军守桥的任务,于是并未乘胜追击,只是命人毁掉了江桥中间的桥墩,从而防止伪军再犯。

眼见首战失利,日军决定亲自出马,他们把主意打到了马占山将军的身上。彼时马占山将军奉南京国民政府之命,前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赴任黑龙江省主席一职。

在他宣誓就职的前一天,日方代表找到他,使用了一贯的诱降伎俩,对他做出许多的承诺和保证,试图以此收买他,从而再次延续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占我国城市的“纪录”。

然而马占山不为所动,他旗帜鲜明地表示要抗战到底,决不投降。甚至在次日的就职典礼上,为了激励国中将士都能上下一心、一致对外,他还发表了振聋发聩的抗日演讲。

除此之外,他还在得知伪军向江桥发起进攻的消息后,立刻致电给前线的指挥官谢珂,嘱咐其务必要奋勇抵抗,以尽保卫地方之责。

随后他还不放心,又急调了1个步兵旅、2个骑兵旅、3个步兵团、1个炮团,加上原有的卫队团等部队,共计1.6万人,分别部署在嫩江桥以北的大兴、汤池、三间房、昂昂溪一带,从而组成了三道易守难攻的防线。

马占山在做这一系列措施的时候,前线的副指挥长谢珂也没有闲着。他不但全力配合马占山的所有行动,帮助其实现对我军防线的一切部署之外,还主动将江桥的军力分布和军用物资清单都交给了马占山,使他能迅速了解我方军情,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他们二人的默契配合,为之后的江桥抗战提供了有利条件。

1931年10月25日,日本驻齐齐哈尔领事馆的官员清水携两名军官会见马占山,表明日方将要派工人修补江桥上的破损处。

马占山一眼就看出他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狼子野心——他想借机占领交通要道,从而输送兵力夺取黑龙江省。于是马占山毫不客气地拒绝了。

清水恼羞成怒,随后多次施以威逼利诱、言辞恫吓的手段,然而马占山都是严辞拒绝。

后来,不死心的清水又拿来了关东军总司令本装繁所签署的照本,试图拿军力充沛、装备精良的关东军的威势去压马占山,迫使其就范,从而顺利拿到外交辞令。

然而对此已经感到厌烦的马占山,到后来连见都不见清水了,对所谓的照会更是置之不理。

日方对此恼羞成怒,于是决定直接出兵。他们集结了步兵、山炮队、野炮兵、骑兵、工兵等3万余人组成嫩江支队主力,从长春和吉林出发,集结于嫩江桥附近的泰来一带,铁甲车和战机等先进装备也都待命于此。

此时马占山所率领的黑龙江守军兵力只有1.6万余人,在装备上更是与日军无法比拟——日军的火炮射程在30里,而我军的最远射程不过15里。

同时我军子弹匮乏、枪械不良,更不具备任何的空防力量。我军能打赢这装备悬殊的一仗吗?

30万东北军都奈何不了的日军,被仅有1.6万人的马占山部,打得如同丧家之犬。

1931年11月4日上午,日军向江桥发起了攻击。他们一上来便用重炮轰击和飞机投弹,试图在火力上彻底压制我军。

又因我军的重炮射程只有他们的一半,因而他们无需顾及我军的炮火反击,所以气焰极为嚣张。

马占山致电给指挥长谢珂,告知他面对这种被压制的情况一定要沉住气、稳住阵脚,再寻机反扑。于是谢珂下令全军上下一律不准主动出击,等要敌军大部队深入之后,再全力抗击。

进攻中的日军见我军没有反应,忘乎所以地以为我军不敢跟他们硬碰硬,于是放松了警惕,嚣张地扑向我军的阵地防线,以为这场战役将会以我军的不战而降告终。

没成想,他们刚刚走进我军有效射程的百米之内,便听一声令下,隐忍多时的我军在战壕中扣动了扳机。

我军机枪、步枪一齐开火,子弹如急雨流星,命中率极高,冲在前面的日军便在猝不及防之下,应声而倒。

在如此紧迫又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日军根本来不及组织反击,于是只能狼狈地折返,朝江岸撤退。

与此同时,预先便埋伏在芦苇丛中的我军另一队主力,也按计划发起了近战伏击。

日军做梦也没想到我军竟会前后夹击,只得仓促应战,因而死伤落水者众多。

此时日军的援军赶到,他们试图集中火力掩护残部撤退。然而还不待其站稳脚跟,我军便抢先发起了攻击,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机枪向日军进行大规模地扫射,致使毫不熟悉地形的日军慌不择路,于是被迫沦为我军的活靶子,死伤者数不胜数。

更有甚者,我军还有战士呐喊着冲入到敌军中间,与之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使得日机和其大炮均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着敌我双方进行搏杀。

眼见我军的攻势愈加凶猛,他们只能狼狈撤退,留下近千具尸体。而我军仅阵亡三百余人。

次日拂晓,试图一雪前耻的日军出动了8000余人的兵力,分作左、中、右三路,向嫩江北岸的我军阵地发起了强攻。

他们甚至动用了20余架战机,在我军阵地上肆意轰炸,以掩护其步兵渡江。

彼时的我军没有任何防空力量,无法拦阻日机并给予其致命的打击,因而伤亡惨重,不得不撤退至江桥渡口的两翼,伺机反扑。

眼见局势危急,马占山将军亲临前线督战、鼓舞士气。我军上下感动于他的冒死前来,因而信心倍增,以兵分两路的战略,向日军两翼发起激烈地反攻。后来子弹打光了,我军便在阵前与敌肉搏。

如此鏖战至中午,日军连连受挫,于是变得更加疯狂,又出动了空军,对我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低旋投弹。一时间黑烟四起、尘土飞扬,我军伤亡不断。

深受日机所害的我军将士,不得不采取仰卧于地,以二十人一组为单位,用步枪瞄准敌机进行射击的战术。

起先他们对此战术的效果并不抱希望,可谁曾想竟真的击落了一架战机。它轰然坠落在我军阵前。

我军对此喜出望外,于是更加卖力地射击,不多时竟又击落一架,极大地震慑了当时狂妄已久的日军飞行员。

如此血战至傍晚,我军在击毙日军五千余人的同时,也付出了三千余人的牺牲。后来我军在马占山的领导下,又坚持同日军鏖战了十三天。

在此期间,马占山曾多次致电各方增援,然而在蒋介石和张学良不抵抗严令的震慑下,没有任何军队敢前来支援。马占山部只能继续孤军奋战。

后来马占山在看到部队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又乞援无望的绝境下,不忍部下作无谓的牺牲,于是在1931年10月18日晚,下令各部陆续撤出阵地,并沿齐克路撤往克山、拜泉、海伦一带集结。

次日,再未受到任何抵抗的日军便长驱直入,侵占了齐齐哈尔市。江桥抗战至此结束。

在江桥一役中,马占山部以不足2万人的兵力,同3万余日军激战了14天,并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取得了歼敌万余人的辉煌战果。

虽然这场战役因援军不至的缘故而以失败告终,但它打响了我国东北抗日的第一枪,并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不到半年时间内,我国自发组成的抗日人员,总数便已突破了30万。它点燃了抗日的烽火。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