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中的蛋类养生: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和鸽子蛋的功效与禁忌
中医眼中的蛋类养生: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和鸽子蛋的功效与禁忌
蛋类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不仅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更在中医理论中具有独特的养生功效。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和鸽子蛋在中医视角下的药用价值和食用禁忌。
鸡蛋
鸡蛋是最常见的蛋类,其蛋壳、蛋清、蛋黄等部位均具有药用价值。
卵白(鸡蛋清):性偏寒,可治疗热邪引起的目赤、咽痛、烧烫伤等疾病。《伤寒论》中的苦酒汤以鸡子白、半夏、苦酒为药,治疗“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平时长时间说话导致咽干、声音嘶哑者,可含服少许鸡子白清咽利嗓。烧伤烫伤者,可用鸡子白调和焦黍米、焦曲等外敷,或煮粥饮用,促进恢复。痈疽、疥疮、丹毒等热性皮肤疾病,可用鸡子白调和清热凉血解毒类中药外敷。脾胃虚寒严重者需慎用。
卵黄(鸡蛋黄):具有滋阴养血润燥功效,对阴血不足的心烦失眠、虚劳、呕逆、下痢等疾病有效。《伤寒论》中的黄连阿胶汤以鸡子黄、阿胶、黄连等治疗阴虚火旺的失眠。冬天干燥咳嗽、声音嘶哑,可用鸡子黄、麦冬、沙参煎煮。小儿秋夏受寒腹泻,可用鸡子黄、胡椒做饼服用。
鸡蛋壳:研碎后服用,可缓解反酸烧心、反胃、胃脘疼痛。
鸡蛋膜(凤凰衣):具有养阴清肺、敛疮功效。《名医别录》用麻黄、紫菀、凤凰衣治“久咳结气”。凤凰衣对口腔溃疡、皮肤破溃等有修复效果。头身诸疮可用凤衣散外敷。清代鲍相璈《验方新编》记载,用凤凰衣、乳香治疗胸腔皮肤流脓水。
鸭蛋
鸭蛋性凉、味甘,具有滋阴清肺、平肝、止泻功效,可用于胸膈结热、肝火头痛、喉痛、齿痛、泻痢等。
对热性疾病效果显著,如热毒痘疮破溃流脓,可用鸭蛋清外用清热收敛。《验方新编》记载痘靥时用瓦粉调鸭蛋清敷之立收。《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天灯笼草煮鸭蛋治疟疾。《跌打损伤回生集》记载鸭蛋清调和草乌、川乌外敷治乳疮。
但鸭蛋性寒,腌制的咸鸭蛋更寒,寒性体质者不宜食用。《金匮要略》记载鸭卵不可合鳖肉食之,因均发冷气。《续名医类案》记载肺痈肺痿终身戒食鸭蛋。《女科切要》记载新产之后忌食鸭蛋。进食鸭蛋后消化不良,可用糯米泔水或砂仁末解之。
鹅蛋
鹅蛋性味甘温,可温补中气。《本草从新》记载鹅卵甘温,补中益气。《医学见能》以鹅蛋煮熟治三阴疟,《心医集》以整个鹅蛋治白痢,《奇效简便良方》以四五个鹅蛋煨熟治小儿虚寒性癫痫。
但鹅蛋甘温,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助生湿热,湿热、阳亢者慎用。《饮食须知》记载多食鹅卵发痼疾。
鹅蛋壳性平,味甘、淡,具有拔毒、排脓、止痛之效,用于痈疽。《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痈疽无头用新生鹅蛋壳烧灰存性,醋调敷立出脓血。《文堂集验方》以鹅蛋壳、熊胆、冰片治痔疮肿痛。
鹌鹑蛋
鹌鹑蛋具有补虚、健脾之效。《饮膳正要》记载鹌鹑味甘,温平,无毒,益气,补五脏,实筋骨,消结热。产后体虚、大病虚劳、久病虚弱、痈疽疮疡等疾病,以气血虚弱为主者,可每日取鹌鹑蛋2~3颗煮熟食用,或配以党参、山药、当归等熬汤。
- 古籍记载鹌鹑不宜与木耳、猪肝、猪肉等同食。《饮食须知》记载木耳动风气,发痼疾,不可合雉肉、野鸭、鹌鹑食。肝味苦性温,猪临杀惊气入心,绝气归肝,同鹌鹑食生面黚。《寿世青编》记载鹌鹑忌菌、木耳。《医心方》记载不可共猪肉食之,令人多生疮。
鸽子蛋
鸽子蛋味甘、咸,性平,具有补肾益气、解疮痘毒之效。《奇效简便良方》记载食白鸽子蛋“永不出痘”。《本草纲目》记载鸽卵主治解疮毒、痘毒,小儿食之永不出痘或出亦稀。用白鸽卵一对入竹筒封,置厕中半月取出,以卵白和辰砂三钱,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三豆饮下,毒从大小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