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重新审视欧洲中心论和传统民族史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重新审视欧洲中心论和传统民族史观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71013

《全球的全球史》一书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全球史学者的研究成果,旨在重新审视欧洲中心论和传统民族史观。


1886年的英联邦地图(Walter Crane绘制)

本书名为《全球的全球史》,不仅指涉其研究主题,也指涉该主题的全球范围。换言之,本书介绍了蓬勃发展的全球史领域,同时在全球背景中追溯全球史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的基础是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全球史学者创设一个平台的努力。在一系列的会议中,来自各大洲的一流学者齐聚一堂,讨论全球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会场洋溢着批判与合作的精神。与会者回顾了世界各地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讨论了与全球史核心主题有关的各种辩论,不无争议地思考了全球史引发的思想和制度方面的问题。

学者们的立场、学术传统与论辩模式各异,因此对话并不容易,但恰是这种广度给会议带来了如此丰硕的成果。本书将使更加广大的公众读到这些讨论,使读者可以对历史学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领域有一个全面的、全球性的了解。

本书各部分呈现了全球史的巨大多样性与活力,同时也使一些普遍性的观察评论成为可能。举例来说,可以明确的是,地方状况对构想和研究全球史至关重要。譬如,巴西或阿根廷的全球史研究方向与美国或法国的不同。于全球史及历史学的其他领域而言,地方影响着全球:全球史的世界不是平的。

然而,全球也影响着地方。本书各章展示了全球协同合作以及人与思想的相应流动,如何影响全世界的研究计划与解释策略。8 全球史在世界各地同时兴起,是历史学在今日世界全球范围交织在一起的一个完美例证。然而,历史书写的全球模式与地方模式究竟如何交织在一起,仍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书许多章节对此有详尽的讨论。

全球史必须进行全球对话,必须进行思想交流,这是我们这个项目的关键设想之一。唯有西方学者才能拥有全球视角的时代已经过去。更为普遍的情形是,书写北美和欧洲历史的历史学家对这些地区的历史很熟悉,但很少能理解拉丁美洲、印度或非洲的历史经验。

然而,反向推论却不成立,因为东亚或中东的历史学家对西方的历史传统绝非一无所知。中国的中国史学者,埃及的埃及史学者,可能在其研究和教学中只关注其民族史,但是,他们的思考所及通常覆盖欧洲与北美的历史,或者至少是其关键地区的历史。殖民主义对非西方世界的影响意味着,西方世界之外的历史学家一直以来不得不采取一种跨越大陆的,甚至是全球的思路来思考历史。

东亚或拉丁美洲等地区较早地且更持续地关注全球史,但这并没有使其在全球观念市场拥有更多的存在感。正如本书表明的那样,情况恰好相反,北大西洋学术圈完全忽略了世界其他地方富有活力的研究。


大明混一图(约1389年,现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通常的情况是,一位中国的中国史学者,或者一位印度的印度史学者,会留意与其研究相关的英国、美国或其他西方出版物。然而这种信息流动是不对称的。正如本书有一章表明的那样,一位研究世界经济的日本历史学家,如果不熟悉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作品,几乎是不可接受的,但是欧洲和北美的历史学家忽略日本学者的“世界体系”研究著作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解释世界的权力一直以来并且继续呈现根本不均衡的分配方式。

全球史视野也在史学的分支领域如社会史、环境史之中兴起,本书各章也将详细讨论其共性与差异。全球史扩散到历史学家行业的几乎每一个角落,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为其轮廓在任何地方看起来是一样的。对于一位经济史学家和一位文化史学家来说,“全球转向”的含义可能非常不同,某个特定语汇对于法国与印度的文化史学家来说,也不必然意味着同一事物。

如前述,我们的历史思考应该随着这些新的全球现实而改变。然而说来容易做来难,特别是因为持久的等级关系仍然是历史学领域的特征。在全球学术体制中,民族中心论和西方中心论并存,制约了全球史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当然,全球史学家已开始在他们的作品中摆脱史学民族主义与欧洲中心主义。不过,如果当前的史学结构不发生改变,全球史研究领域如何能发展呢?如果西方的全球史学家继续忽略其他地方的学术活动与成果,史学家的观点如何能发挥影响力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全球史学家共同体需要不断地努力,去改变历史思维及其潜在的互动模式。最为重要的是,这一领域的讨论和交流需要越过那种“西方—其余”的坐标轴,而时至今日此坐标轴仍然是这一领域的特征。全球史需要变得更富多边性,为学者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富有批判精神的全球对话。如果全球史做到这些,全球史将有丰富的可能性。

(本文为《全球的全球史》导言节选)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