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派唱腔十大特点
程派唱腔十大特点
程派唱腔是京剧艺术中独具特色的流派之一,以其沉郁、凝重的艺术风格深受京剧爱好者的喜爱。本文将详细介绍程派唱腔的十大特点,从发声方法到气息控制,从润腔技巧到字音处理,全方位解析程派艺术的独特魅力。
1. 程派的嗽音
程派唱腔在“嗽音”、“脑后音”的运用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嗽音”是老生演员经常使用的发声方法,属于音乐上的装饰音。程先生创造性地将“嗽音”运用到旦角唱腔中,使腔在嗓子眼里转悠,含而不放,耐人寻味。运用是否得当,全在于气的控制。
2. 程派的“鬼音”
“鬼音”属于共鸣范畴,多使用于闭口音,共鸣位置往后移,也就是所说的“脑后音”。程先生吸收了老生“脑后音”的特点,共鸣位置移后,用气提起来唱,增强了唱腔的力度、厚度和凝重感。
3. 程派的共鸣腔
程派的发声方法独具匠心,运用气的力量与发音部位的控制相结合的演唱方法,使声腔凝重、深沉,具有一定的立音和厚度。通过适当的抑扬顿挫、吞吐收放,形成独特的程腔艺术。
4. 程腔的亮音
程派并不拒绝声音条件好的演员学习,亮音使用时必须注意,要有厚度和力度,不能虚飘贼亮,这样的亮音才能与程腔沉郁、凝重的风格和谐统一。
5. 程派的发声
程派非常讲究用气,即用丹田气托着唱,不宜用胸腔呼吸的方法,着力点不在喉头,声带必须保持松弛状态,着重点在于用气上面。一出戏唱下来,要感到后颈发麻(脑后共鸣),小腹空荡(丹田用气),嗓子并不觉得如何疲劳。
6. 程派的气息
程派不仅高腔要气足神满,就是低腔,尤其是那种细若游丝、绵绵不断的长腔,完全仗的是充沛的丹田气。京剧呼吸发声训练中的吸、提、推、送,在程派演唱中尤为明显。
7. 程派的气口
程派唱腔在行腔中必须留气口,要换气,偷气。程腔在气口上很讲究,换气、偷气不能明显,要使人难以察觉,以保持唱腔和情感的完整、流畅和圆美。
8. 程派的润腔
程派的唱腔,一向要求“圆”。他力求保持整个声腔的浑然一体,不见棱角,天衣无缝,流畅自如、收放有度。程先生的“圆”,不仅对唱腔,就是念、做、舞、打,以及水袖等,都要求“圆”美一体。
9. 程派的字音
程派咬字演唱讲究反切音,唱腔和过门多使用切分音。程派反切音即现代汉语拼音的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部分。字头未出口前,气要先上,暗暗蓄势,用气领字音,放出字头。至字腹,则气放足而音全出。字尾则徐徐提气,归韵收声。
10. 程派声腔的系统要求
唱好程派,必须要熟悉剧情人物以及情绪。程派唱腔处理别有韵味,唱词用典精准,朗朗上口。充分体现程腔的文学性,哲理性、思辩性。学习程派要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审美水平。需要演唱者仔细反复体会揣摩:凄美处见缠绵、哀怨声怒不平、低谷中蓄大势、平淡处显精神的程派美学欣赏风格。
唱好程派,也希望喜欢京剧程派的朋友们多和琴师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