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易饿?营养师推荐低脂暖身料理,这样吃既保暖又不易发胖
天冷易饿?营养师推荐低脂暖身料理,这样吃既保暖又不易发胖
春季气温骤降,很多人会感到饥饿感增加。如何在保暖的同时避免频繁进食,保持健康饮食?营养师和中医师推荐了一些低脂暖身料理,既能保持身体热量,又不会打乱减重计划。
虫草花取代传统补汤,低脂又营养
说到“产热食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补汤”。柏飞营养咨询中心院长苏妍臣营养师首推中草药“虫草花”,其营养价值高,能滋肺补肾、增加精力体力,不仅有冬季暖身的效果,在体内及体外的研究中发现,虫草花萃取可提高免疫力,帮助抗菌及消炎,降低感冒的风险。
虫草花本身无味,一年四季都适合煮汤。汤头部分可用鲈鱼或石斑鱼,搭配药膳或剥皮辣椒汤底,来取代脂肪含量较高的排骨汤和姜母鸭汤。
虫草花也可与鸡肉一同煮汤,鸡肉是优质蛋白质。苏妍臣营养师提醒,传统煮法是先把葱姜蒜等食材加油爆香后捞起,再放入汆烫后的鸡肉煮汤,这个过程会用很多油。建议调整顺序,煮汤前先把切块的带皮鸡肉以煎炒的方式煸出油来;接着用煸出来的油爆香葱姜蒜,过多的油可倒掉;最后再放入煸过且去掉鸡皮的鸡肉煮汤,这样去油效果比汆烫更彻底。
此外,四神汤也是冬季常见的补汤,其原料皆为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属于优质的全谷杂粮类来源。食用时可跟米饭做替换,如:将饭量的一半换成四神汤的料,比单吃白饭更健康。
高蛋白食物产热效果好,高纤维低GI饮食助控糖排湿
维持体重最重要的关键是掌握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翰鸣堂中医诊所周宗翰中医师说,提高每餐蛋白质的比例,可有效抑制饥饿感,同时维持身体活动必需的热量。鸡、鱼、海鲜等白肉脂肪较低,但牛羊猪等红肉相较于白肉产热效果更好,但需避免“煎、炸及裹面粉”等烹饪方式,以免错误的烹饪造成身体过度产热、增加发炎几率。
周宗翰中医师表示,要维持身体良好且稳定的新陈代谢速率,需同时注意“肠胃道功能”与“血糖代谢稳定”两大重点,建议多摄取高纤维低GI饮食,如:燕麦、糙米、五谷混搭、薏苡仁、地瓜、高纤维蔬菜等,这些食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搭配多喝水,能增加肠胃蠕动,促进排便、排汗及小便顺畅,避免湿气堆积,其所含的可溶性纤维,还能减少体内坏胆固醇的合成。
此外,常见的辛味食物不仅能让食物更美味,其辛散特性更能帮助散气、行气,推动气血运行,进而帮助身体产热、改善循环。食材中的葱、姜、蒜、洋葱、辣椒、九层塔、韭菜、月桂叶等,以及中药材里的桂枝、肉桂、小茴香、八角、丁香、花椒、豆蔻、胡椒、高良姜、姜黄等,都属于辛味食物,可依个人喜好酌量入菜。
中医师推荐三道暖身食谱
生姜羊肉汤(3人份)
食材:生姜30克、羊肉300克、麻油、枸杞、红枣少许。
做法:
- 生姜切片,羊肉带皮切块或切片备用。
- 将麻油倒入锅中,入姜片拌炒,直到姜片表面略焦,加入羊肉块或羊肉片继续拌炒,直到羊肉表面略熟。
- 将水加入锅中盖过食材,放入枸杞、红枣,先以大火煮滚,再关小火煮至熟透。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燕麦糙米粥(2~3人份)
食材:燕麦、糙米、五谷、薏苡仁、莲子适量,按个人喜好调整比例。少许坚果类(如核桃、腰果、杏仁等)、少许辛味中药材肉桂、适量切丝的瘦肉。
做法:
- 取适量燕麦、糙米、五谷、薏苡仁、莲子加入足量水(食材干燥状况下装满一饭碗,约加2000毫升的水),放入电锅炖煮至软。
- 分别将瘦肉丝及肉桂放入作法1的锅中,煮滚至肉熟。
- 加盐调味,并将坚果敲碎洒于粥品上增添口感即可食用。
加味四神汤(3~4人份)
食材:至中药材店买已配好的四神汤配料(茯苓、山药、芡实、莲子、薏苡仁),或按个人喜好调整比例。带骨排骨300克、切丝的瘦肉200克)、少许姜片、米酒、盐、胡椒。
做法:
- 将茯苓、山药、芡实、莲子、薏苡仁洗净,加水浸泡30分钟。
- 将排骨、瘦肉洗净,待水滚加入姜片、米酒后入锅汆烫,再捞出排骨、瘦肉备用。
- 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清水约2000毫升,大火煮滚后捞出浮沫、杂质,转小火再炖煮约60分钟。
- 起锅前加入适量盐巴、米酒、胡椒调味即可食用。
图片来源:富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