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玉米须富含黄酮,能降压降糖但需遵医嘱
研究证实:玉米须富含黄酮,能降压降糖但需遵医嘱
玉米须,这看似不起眼的玉米附属物,实则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作为传统中医中的一味天然草药,玉米须富含多种有益成分,具有利尿消肿、降压降糖、清热利胆等功效。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玉米须的药用价值正逐渐被现代医学所认可。
玉米须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科学研究揭示,玉米须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矿质元素、有机酸、糖类、挥发油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高达2.1106%,是玉米粒的15倍之多。这些黄酮类物质具有显著的抗氧化、降血脂、降血压等生物活性。此外,玉米须中还富含钾、钠、钙、铁、铜、钴、镍、锌、锰、镁、铬等11种微量元素,这些矿质元素对人体细胞代谢、生物合成及生理生化功能至关重要。
主要功效与科学依据
降压降糖作用:玉米须中的黄酮类物质和有机酸成分,被证实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压和血糖的功效。虽然这些作用在动物实验中表现明显,但对人体的降压降糖效果有限,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利尿消肿作用:玉米须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能有效促进体内多余水分和盐分的排出,缓解水肿症状。这一功效在传统医学中已有广泛应用,现代研究也证实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
清热利胆作用:玉米须能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有助于改善胆囊炎、胆结石等胆道疾病。同时,其清热作用对湿热引起的黄疸也有一定疗效。
止血作用:玉米须对鼻出血、咯血、尿血等多种出血症状有辅助治疗效果,这与其含有的维生素K等成分密切相关。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玉米须的使用方法多样,常见的有泡茶、煮粥、炖汤等。其中,玉米须茶是最简便的饮用方式,将干燥的玉米须洗净后用沸水冲泡,每日1-2杯,可发挥其利尿消肿、清热利胆的功效。玉米须粥则适合需要控制血糖、血压的人群,将玉米须与玉米一同煮粥,既能享受香甜口感,又能吸收其营养成分。此外,玉米须还可与肉类炖煮,增加鲜美口感的同时,起到清热利湿和止血的效果。
在使用剂量上,专家建议日常保健服用量应控制在5-10克,较为安全且不易引发副作用。如果用于治疗,剂量可适当增加至15-30克。但需要注意的是,玉米须性偏凉,低血糖、低血压患者以及体质虚寒、脾胃虚弱的人群应慎用,以免引发不适。
安全性与局限性
尽管玉米须具有诸多药用价值,但其使用也需谨慎。长期大量饮用玉米须水可能导致尿频、血压和血糖过低等副作用,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休克。因此,使用玉米须前最好先咨询中医师,特别是孕妇、过敏体质者以及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人群,更应注意使用禁忌。
综上所述,玉米须是一种兼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天然食材。通过合理利用,它能在日常饮食中为健康带来益处。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其功效的局限性,避免过度依赖。在追求健康的同时,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才能真正发挥玉米须的保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