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战国漆器:工艺精湛的艺术瑰宝
湖南省博物馆战国漆器:工艺精湛的艺术瑰宝
战国时期,是中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当时,激烈的变革引发了伦理意识与审美观念的变化,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其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有着“朱画其内,墨染其外”的特征。内涂明快热烈的朱红,外髹沉寂凝重的黑漆,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富丽,呈现稳健端庄的装饰效果。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战国漆器,正是这一时期漆器工艺的杰出代表。楚国漆器的工艺发展与当地丰富的漆树资源和文化交流有关。楚国地处长江汉水流域,生长着大片漆树,有丰富的竹木资源。楚国漆器工艺的发展还与楚国疆域的开拓、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楚人不仅接受了北方中原漆器装饰技术的影响,还与秦、巴、蜀等国广泛接触,使漆工艺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时也继承了当地早期漆器的优秀成果。
楚国漆器的装饰大量运用漆画,并出现了金银描绘技法和针刻等工艺。漆画是战国漆器的主要装饰手法。例如,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的彩绘车马出行图漆奁,直径27.9厘米,漆奁上绘画了战国贵族车马出行的场景,图中人物或跑或坐,树木摇曳,生趣盎然。在色彩上,漆盒采用深红、橘红、土黄、棕褐、青色等颜色,是极为精美而罕见的战国漆画作品,也被称为中国最早的连环画。
战国漆器在实用性和装饰性方面都超越了前代,逐渐取代了青铜器的地位。东周时期由于礼制的存在,形成了漆器的等级格局。与早期楚国漆器中常见的鼎、豆、壶、盖盒等以礼器为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战国中晚期的实用器具日益增多。许多漆器品类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据考古所见,楚国漆器品类齐全,包括礼器、乐器、生活日用品等数十种。其中乐器有悬鼓、建鼓、瑟、笙、箫、琴、筑等,饮食器类有盛食器、酒器、水器等,包括带盖及或无盖的豆、杯、勺、案、酒具盒、食具箱等,大小不一。新型器皿不断涌现,成为这个时期漆器品种类别的变化的一大特点。
从这些漆器当中可以看到,楚国皇室贵冑生前使用的漆木器等生活用具制作精巧寓意丰富,成为最能展现楚人浪漫情韵和艺术风韵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崩乐坏”使得集聚地位、权利、荣誉于一身的青铜器在此时失去象征意义,逐渐偏离主流。然而在日常生活市场的竞争中,漆器以其强大的包容性、日常实用性、独特的装饰性取代了青铜器,成为当时的主流宠儿。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战国漆器,不仅展示了战国时期漆器工艺的精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漆器不仅是实用的日常用品,更是精美的艺术品,体现了战国时期工匠们的智慧和审美追求。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