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教你科学管理血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教你科学管理血压
2024年8月,由116位专家学者历时3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正式发布。作为我国高血压防治领域的权威指南,其更新内容备受关注。本文将重点解读新版指南中关于血压控制目标的更新,并结合最新研究发现,为读者提供科学的血压管理建议。
血压控制目标有何变化?
新版指南维持了原有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40/90 mmHg),但对血压控制目标进行了重要更新。推荐一般患者诊室血压降至<140/90mmHg,若能耐受则应进一步降至<130/80mmHg。这一更新体现了“强化血压管理”的理念,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控制率。
为什么强调“强化降压”?
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静教授牵头的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结果,为“强化降压”提供了有力证据。该研究纳入了11,255例病例,随访3年结果显示,与标准降压组(<140 mmHg)相比,强化降压组(<120 mmHg)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降低12%,心血管死亡率降低39%,全因死亡率降低21%。
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强化降压的重要性,但考虑到临床实践的可行性,新版指南将<130/80mmHg作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首选目标。
如何实现血压达标?
生活方式干预:新版指南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包括低钠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研究显示,低钠饮食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8 mmHg,而适量运动可使收缩压降低4.9~12.0 mmHg。
药物治疗:对于血压≥140/90 mmHg的患者,新版指南建议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同时,推荐使用自动诊室血压测量和可穿戴设备进行血压监测,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定期监测:新版指南新增了“诊室血压以外的降压治疗目标”,强调了诊室外血压以及24小时血压控制的重要性。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并记录血压日记。
特殊人群如何管理?
新版指南特别关注了特殊人群的血压管理:
- 老年人:65
79岁患者目标值<130/80mmHg;80岁以上患者若能耐受,可降至130139 mmHg。 -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推荐更严格的血压控制目标。
- 高血压前期人群:强调早期干预,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生活方式干预具体建议
- 低钠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可选择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
- 适量运动:推荐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 控制体重:保持BMI在18.5~23.9 kg/m²之间。
-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二手烟,限制酒精摄入。
- 保证睡眠:每晚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
结语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的发布,为我们提供了最新的高血压管理方案。通过强化降压目标、重视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科学管理血压,守护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