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历史上佛教徒出家的手续有哪些步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历史上佛教徒出家的手续有哪些步骤?

引用
百度
1.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30480989767651828.html

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出家成为僧侣或尼姑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和仪式。从最初的剃度受戒到最终成为独立修行的比丘或比丘尼,每一步都体现了佛教的严谨与神圣。本文将详细介绍佛教徒出家的具体步骤和相关戒律。

在佛教中,信徒如果渴望离开家庭,独自修行,必须遵循特定的出家手续。自印度传入中国以来,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变化,出家的程序有所差异。首先,信徒需找到寺院中的一位比丘,即导师,向全体僧侣表达出家意愿,经过全体同意后,导师会收纳其为弟子,为其剃发并授予沙弥戒,这是出家的第一步。沙弥是梵文名,象征着勤勉和戒行的修行,最低年龄要求为七岁。导师有教育和照顾弟子的职责。

当弟子满二十岁时,如果僧侣们一致同意,会举行仪式,由十位资深僧侣授予比丘戒,总计二百五十条戒律,此时弟子成为比丘。在比丘阶段,需要经过五年的时间,才能独立修行,游历各寺。在印度,个人分别接受沙弥戒和比丘戒,同时接受的最多不超过三人。

对于女性出家,需先依止比丘尼,接受沙弥尼戒(同样十条戒律),年满十八岁后,进一步接受式叉摩那戒(六戒),成为式叉摩那尼。两年后,满二十岁,首先从比丘尼受戒,再从比丘受比丘尼戒(三百四十条戒律),这称为二部受戒,从而成为比丘尼。在大乘佛教流行后,修习大乘法的比丘可以选择自愿接受菩萨戒,但这并非强制性的。

扩展资料

四众,是佛教中名词。有不同的解释。《法华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又称四部众、四部弟子。《法华文句》:发起众、当机众、影响众、结缘众。《异部宗轮论》:龙象众、边鄙众、多闻众、大德众。佛教徒四众: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知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