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弗雷泽:巫术与宗教的关系
J.G.弗雷泽:巫术与宗教的关系
本文节选自J.G.弗雷泽的《金枝》,详细探讨了巫术与宗教的本质区别、发展历程及其相互关系。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巫术的运作原理、其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巫术如何演变为宗教。
巫术与科学的相似性
在许多巫术实践中,人们通过"顺势巫术"和"接触巫术"来影响自然进程。这些实践基于对自然规律的错误认识,但其基本假设——自然界事件遵循固定规律——与现代科学的基本概念相一致。巫师严格遵守巫术规则,认为只要遵循这些规则就能获得预期效果,这种思维方式与科学思维有相似之处。
巫术与宗教的本质区别
巫术与宗教的根本区别在于对自然进程可塑性的看法。巫术和科学都认为自然进程遵循固定法则,而宗教则认为自然进程可被神灵改变。这种差异源于对控制世界力量本质的不同理解:巫术认为这些力量是非人格化的自然法则,而宗教则认为是具有意识和意志的神灵。
巫术与宗教的历史演变
在人类历史早期,巫术与宗教常常混合在一起。人们同时使用巫术仪式和宗教祈祷来实现目的,而不考虑两者之间的逻辑矛盾。这种混合现象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体现,从古埃及到现代欧洲的农民文化中都能找到类似的做法。
巫术向宗教的转变
随着人们对巫术效果的怀疑逐渐增加,一些人开始寻求更有效的控制自然的方法。这种转变首先发生在那些更富于思考的人群中,他们逐渐认识到巫术的局限性,并开始转向宗教信仰。宗教信仰的兴起反映了人类对自身能力的重新评估,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承认。
巫术的持久影响力
尽管宗教逐渐取代了巫术的地位,但巫术信仰在许多文化中仍然存在。这种现象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即使在理性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原始的巫术思维模式仍然在某些群体中延续。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可见,如欧洲农民对祭司特殊能力的迷信。
结论
巫术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课题。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和超自然力量的理解不断演变。巫术体现了人类早期对自然规律的朴素理解,而宗教则反映了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依赖。这种演变过程揭示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图源:Wikipedia
本文节选自J.G.弗雷泽的《金枝》,汪培基、徐育新、张泽石译,第四章“巫术和宗教的关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为阅读及排版便利,本文删去了部分注释与参考文献,敬请有需要的读者参考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