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婚姻咨询方面的能力媲美心理治疗师
人工智能在婚姻咨询方面的能力媲美心理治疗师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处于关系危机中的伴侣,能否从人工智能那里获得不亚于心理治疗师的支持效果?一项最新研究给出了肯定回答。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准备了伴侣治疗情境,例如一方漠视伴侣的抑郁情绪等,然后分别收集两个支持系统的回应:一方是经验丰富的治疗师,另一方是AI聊天机器人ChatGPT。
研究共有830名参与者,男女各占一半,平均年龄为45岁,大多数都处于婚恋关系中。参与者随机接收来自治疗师或AI的回应,看看他们能否轻松判断这些回应的来源。
与研究人员(包括主要作者盖博·哈奇和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等高校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项目的同事)最开始所怀疑的那样,参与者很难分辨出回应来自ChatGPT还是治疗师;他们识别治疗师回应的成功率为56.1%,而识别ChatGPT回应的成功率为51.2%。
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参与者更喜欢ChatGPT给出的回应。该项研究基于五个维度进行评估:对倾诉者的理解程度、共情能力的体现、治疗场景的适用性、跨文化适用性、以及是否达到优秀治疗师的应答标准。ChatGPT在对倾诉者的理解程度、共情能力展现和文化敏感性方面有显著优势。
这项研究的作者写道:“这或许预示着ChatGPT有潜力改善心理治疗过程。”论文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心理健康》(PLOS Mental Health)杂志。
具体来说,ChatGPT有助于开发不同的测试方法,开发新的心理治疗干预方法。论文的作者呼吁心理健康专家关注这一点,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成式AI可能会更快被整合到治疗环境中。
多年来,专家们指出心理诊所可以利用一些AI创新提高治疗效果,包括治疗聊天机器人、自动化诊疗记录工具、自动化行政管理工具以及更智能的培训等,而且正如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早在2023年所写的那样,临床医生可以利用工具理解患者需求和建立信任。
来自德克萨斯州的持证心理学家兼公平技术倡议者杰西卡·杰克逊当时对美国心理学会表示:“根本问题在于,我们没有足够的治疗师。虽然心理治疗应该面向所有人,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治疗。而聊天机器人可以满足需求。”美国心理学会的论文表示,聊天机器人的培训可以填补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睡眠问题)方面的空白,通过更经济便利的方式提供心理健康支持,而且这对于反感人类治疗师的社交焦虑患者而言是个福音。
自1966年ELIZA(首个模拟罗杰斯学派心理治疗师的聊天机器人)问世以来,研究人员关于AI能否承担治疗师角色的争论就一直持续至今。
在这方面,新研究论文的作者写道:“虽然仍有许多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答案可能是肯定的。在AI介入心理健康治疗方面,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激发公众和心理健康从业者思考行为准则、可行性和使用价值等重要问题,在AI列车全速前进之前筑牢安全轨道。”
本文原文来自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