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农合费用涨至400元,农民咋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农合费用涨至400元,农民咋办?

引用
公众号
17
来源
1.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830A08SWZ00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PA59QV0530ICNH.html
3.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709A0AB4F00
4.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802A032V200
5.
https://news.qq.com/rain/a/20241018A05C1D00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2CDQKR505567KXV.html
7.
http://hsa.gd.gov.cn/gkmlpt/content/4/4527/post_4527164.html?jump=true
8.
https://news.sina.cn/2024-01-30/detail-inafhhxq0375869.d.html
9.
677742b6000000000b0140c8
10.
675ac11f000000000603df4f
11.
675e2c1400000000010282fe
12.
675ad78b000000000603c7ba
13.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788886
14.
http://www.yangchun.gov.cn/yjycybj/gkmlpt/content/0/814/post_814776.html
15.
http://www.dfczyj.com/news_show.aspx?id=2536
16.
675fd0c300000000020147d1
17.
67610fbd000000000b00f89a

近日,新农合个人最低缴费标准上调至400元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调整虽然给部分农户带来一定经济压力,但也是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和提升保障水平。从长远看,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将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

01

政策背景与原因

新农合费用上涨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据统计,近年来医药费用年增幅在8%左右。2021年与2011年相比,全国次均住院费用由6632元上涨到11003元,涨幅约66%;全国次均门诊费用由180元上涨到329元,涨幅约83%;全国人均就诊次数由4.7次提高到6.0次,增幅约28%。为了适应医疗服务的价格提升,医疗费用在上涨,医保的报销费用也在上涨。其次,保障待遇水平在不断提高。不论是报销比例的提高,还是报销范围不断扩大,都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02

影响分析

新农合费用上涨至400元,虽然给部分农户带来一定经济压力,但其意义在于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将为农民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障,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

积极影响

新农合费用的合理调增,主要用于巩固提高待遇保障水平。近年来,随着医保改革不断推进,每年增长的医保费全部都用于提高参保居民医保待遇,完完全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扩大保障范围:2003年“新农合”建立初期,能报销的药品只有300余种,治疗癌症、罕见病等的用药几乎不能报销,罹患大病的患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目前,我国医保药品目录内包含药品已达3088种,覆盖了公立医疗机构用药金额90%以上的品种,其中包含74种肿瘤靶向药、80余种罕见病用药。特别是许多新药好药在国内上市后不久就可以按规定纳入医保目录。

  • 提高报销比例:2003年,“新农合”制度建立之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普遍在30%-40%左右,群众自付比例较高,就医负担重。目前,我国居民医保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维持在70%左右,群众的就医负担明显减轻,而这必然带来医保筹资标准的提高。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群众医疗需求的提升、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加强医保基金筹集,以为群众提供稳定可持续的保障。

  • 支持先进诊疗技术:20年来,在医保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重大疾病诊疗能力比肩国际先进水平,一些领域领先世界。患者享受到的医学检查、诊疗手段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大幅迈进,彩超、CT、核磁共振等高新设备迅速普及,无痛手术、微创手术等过去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诊疗技术日益普及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广大参保患者享受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 提升异地就医便捷度:2003年,“新农合”的参合群众在本县(区)医院就诊才能方便报销,去异地就医报销比例降低较多,且不能直接结算。目前,居民医保参保群众可以在全国近1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享受跨省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服务,为异地生活、旅游、工作的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从无到有,让群众不再为买药钱操心,帮助约1.8亿城乡居民“两病”患者减轻用药负担799亿元;“三重保障制度”仅2023年一年就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超1.8亿人次,帮助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超1800亿元。

负面影响

然而,新农合费用的上涨也给部分农民带来了经济压力。近年来,农村地区城乡居民医保断缴的现象频繁曝光。据统计,2019年以来,参保人数逐年下降,2022年较2021年减少2517万人。部分地方拒绝缴纳城乡居民医保的人数正逐年递增,有的乡镇未缴纳人数甚至达到30%左右。面对拒缴现象,村干部每到城乡居民医保的集中缴费期,催缴压力就很大。

03

案例与故事

在湖南株洲工作的黄小云,就因为经济压力选择不再缴纳2024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尽管村干部多次催促,并表示只要黄小云缴纳医保,就能获得一笔大病补助款,但黄小云还是决定不再继续参保。他直言:“没有医保,生大病确实会担心倾家荡产,但我的收入是从土地里一点点刨出来的,家里几个老人、几个小孩,一年下来的支出可不少。”

黄小云的故事并非个例。在湖南西部某村,当地拒绝缴纳城乡居民医保的人数正在逐年递增,就附近乡镇而言,未缴纳人数的比例可能占到30%左右。湖北中部某村的村干部李威也表示,一到城乡居民医保的集中缴费期,催缴的压力就很大,上级会下达指标任务,还会在镇一级对缴纳情况进行排名。

04

专家观点与建议

针对新农合费用上涨带来的问题,专家建议,政府应在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实际经济状况基础上,合理调整新农合的筹资标准,确保制度既能减轻民众负担,又能持续稳定运行。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质量,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到公平、便捷的医疗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华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能排除部分居民因缴费负担而放弃参保。”数据显示,2003年新农合建立之时,个人缴费标准仅为10元/年,2024年已增至400元/年,20年来增长了40倍。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涨幅仅为6.4倍,即从2004年的3000元增长至目前的2.2万元。有舆论认为,400元放在个人身上看似不多,但如果按一个家庭5口人计算,一年下来就要缴纳2000元,这对于收入微薄的普通家庭而言,压力还是挺大的。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杨立雄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几年经济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若保费一直上升,会导致部分人弃保。也就是说,老百姓们并非不想交医保,而有可能是真交不起了。在“维持未来的健康保障”与“应对当下的紧迫生活”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

05

未来展望

尽管新农合费用上涨引发了一些问题,但其发展方向是积极的。2024年,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相关通知,新农合缴费标准与往年相比有所调整,每人每年需缴纳400元,较去年上涨20元。这一涨幅相较于过去几年每年30元或40元的增长,显得更为温和。这一变化或许预示着新农合缴费标准的增长趋势正在逐步放缓。财政补贴标准也迎来了显著提升。今年,财政补贴标准比去年增加了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70元。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财政补贴上涨幅度大于个人缴费标准上涨幅度的情况。

06

结语

新农合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保障水平和农民负担之间找到平衡点。我们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优化措施,让新农合真正成为农民健康的守护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