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塌房频发,珠宝品牌如何化险为夷?
明星塌房频发,珠宝品牌如何化险为夷?
2024年10月,一则关于易建联涉及男女交易的丑闻在网络炸开,这位中国篮球界的标志性人物瞬间陷入舆论漩涡。作为多个珠宝品牌的代言人,他的“塌房”不仅影响个人形象,更让合作品牌陷入公关危机。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珠宝品牌在选择代言人时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珠宝品牌选择代言人的考量因素
在选择代言人时,珠宝品牌通常会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估,以确保代言人能够最大化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主要考量因素包括:
品牌形象匹配度:品牌会选择与自身形象高度契合的明星,以传递一致的品牌价值观。例如,李嘉欣凭借高贵优雅的形象完美诠释了WOLFERS鉴赏钻饰的品牌内涵。
知名度与粉丝基础:高知名度的明星能迅速扩大品牌的曝光度。刘亦菲因“神仙姐姐”的美誉及庞大的粉丝群体,成功带动某珠宝品牌项链热销。
市场潜力与消费引领力:年轻且具有影响力的明星可以吸引更多目标消费者。肖战、张艺兴等流量明星不仅提升了品牌关注度,还通过强大的粉丝号召力推动销售转化。
专业性与可信度:明星的专业背景或个人特质需与产品特性相符。任嘉伦的多才多艺及其积极向上的形象,与周大生珠宝的品牌理念深度契合。
公众评价与品德因子:正面的社会形象是重要考量标准。蔡徐坤虽争议不断,但其带货能力和粉丝号召力仍使其成为奢侈品牌的热门选择,品牌方也会谨慎评估潜在风险。
品牌应对代言人负面新闻的策略
即便经过严格筛选,品牌仍可能遭遇代言人“塌房”的风险。如何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危机,避免品牌形象受损,是每个品牌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Prada的“代言魔咒”:频繁踩坑的教训
Prada堪称近年来最“倒霉”的品牌之一。从2021年到2023年,短短三年间,其四位代言人郑爽、李易峰、春夏、蔡徐坤相继陷入负面事件。Prada之所以频频“踩坑”,主要有以下原因:
过度追求流量:为了吸引年轻消费群体,Prada选择流量明星作为代言人,却忽视了背后的风险。年轻明星置身充满诱惑的娱乐圈名利场,“塌房”的概率往往更高。
缺乏深度调研:企业在选择代言人时,过于关注明星的商业价值和引流能力,忽视了对其出身资质、教育背景、性格人品等的深入了解。
营销策略短视:企业更关注当下的业绩,忽视了长期风险,这种心态促使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流量小鲜肉。
韩束的教科书式应对:快速反应与高情商处理
相比之下,韩束在吴亦凡事件中的处理堪称典范。2021年7月18日晚,在警方关于吴亦凡事件的通告还没有落地之前,韩束就率先宣布与其解约,成为第一家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这种快速反应不仅让韩束避免了品牌受损,反而借此圈了一波流量,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0亿,抖音直播间场观数一度接近370万,销售额突破680万元。
韩束的成功应对表明,品牌在危机公关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划清界限,展现品牌态度。
保持关注:密切关注代言人的动态,提前做好风险预警。
高情商处理:在解约声明中传达“不支持代言人不良行为”的立场,展现品牌价值观。
长期风险控制与替代方案
为了降低代言人风险,品牌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多元化代言人策略: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选择多位不同类型的代言人,分散风险。
选择品牌创始人或AI形象:一些品牌开始尝试让创始人亲自代言,或者打造AI虚拟形象,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控品牌形象。
加强合同约束:在代言合同中加入道德条款,明确代言人的行为规范,一旦违反可立即解约。
建立危机应对机制:提前制定应对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反应。
结语
选择代言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场赌博。珠宝品牌在追求流量和曝光的同时,必须时刻保持警醒,既要审慎选择,又要未雨绸缪,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