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怎样的人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怎样的人才?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2-05/doc-ineimqqa2004993.shtml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写各行各业的发展轨迹,全球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才?技术变革前夕,我国应如何优化人才战略?

近期,有媒体走访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安徽、山东等地教育机构和主管部门,访谈人工智能及教育产业专家,尝试勾勒出人工智能时代大国人才画像,探讨人才培养之变。


在合肥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声博会上,一款人形交互机器人持自拍杆与观众合影(2024年10月24日摄) 傅天摄

更新人才定义

“人工智能时代,大国博弈需要怎样的人才?”记者向文心一言、智谱清言、ChatGPT、Kimi等中外头部大模型提问,结合采访专家的内容,人工智能时代所需人才的特质与以往有较大不同,主要体现为:

  • 批判性思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育,教育“同质化”进程将加快,因此能够独立思考、拓展认知边界、挑战生成幻觉、具有批判思维的人才将尤为可贵。

  • 交叉学科素养: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贡献,跨学科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时代对综合统筹不同领域知识的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

  • “理论+实际”的构建型能力:人工智能时代亟需人才具备“理论+实际”的构建型能力,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个性化学习甚至终身主动学习。

  • “人机协同”创新能力:“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面取代普通程序员,一般大学与顶尖大学的计算机系毕业生,未来在普通编程岗位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小。”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羽认为,未来社会将更为看重“人机协同”创新能力。

亟待破解四大矛盾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的人才结构,当前教育体系培养方式亟待破解四大矛盾:

  • “应试”与“应势”的矛盾:人工智能时代看重创新与变化,而应试导向下,要考的内容可能已经“过时”。

  • 赋能教学“减负”与“增负”的矛盾:人工智能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一些中小学的辅助教学与助教系统,但可能异化为“技术鸡娃”新手段、增负新工具。

  • 新技术“接触”与“依赖”的矛盾:接触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开阔中小学生视野,但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会影响未成年人社交能力发展。

  • 重“通”与重“专”的矛盾: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需求矛盾愈发突出,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将加剧这一矛盾。

调整个人培养体系“指挥棒”

针对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专家建议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育价值,重塑人才培养体系:

  • “提出问题的能力比知道答案更重要”,就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更明确的共识。

  • 人才培养方式从“注满一桶水”到“点燃一把火”。教师的角色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变。

  • 人才培养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越是人工智能无处不在,越需要人类智能的补充,更要关注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