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斗鱼新手饲养全攻略:挑选、环境准备与喂食指南
泰国斗鱼新手饲养全攻略:挑选、环境准备与喂食指南
泰国斗鱼,以其独特的外观和丰富的品种深受观赏鱼爱好者的喜爱。对于新手来说,从挑选到饲养,每一步都需要细致的准备和精心的照料。本文将为你提供全面的泰国斗鱼饲养指南,帮助你成功养好这条美丽的观赏鱼。
泰国斗鱼按照鱼鳍的形状大致可以分为半月、将军、狮王、马尾、双尾、绣球和原斗。如果按照尺寸来算,还可以加一个巨斗。而每一个分类里面又有着不同的花色,不同花色中每条鱼的色块分布也是独一无二的。这就让斗鱼的颜值有了无限的可能,总有那么一条戳中你的心。
挑选斗鱼的要点
首先是挑选斗鱼。现在大多数人买斗鱼是通过直播间购物,一定要挑选愿意展示鱼鳍、能够鼓腮战斗、活性好的斗鱼。如果是那种趴着不动、夹着尾巴非常萎靡的,千万不要选择。新人朋友没有经验,很难调整好斗鱼的状态。可能从运输开始,它的生命就进入了倒计时。
斗鱼饲养的前期准备
选择合适的容器
买到了心仪的斗鱼,就可以着手进行斗鱼的前期准备了。首先是斗鱼的房子。斗鱼、斗鱼带个“斗”字,就说明了它们天性好斗。无论是公鱼还是母鱼,都不建议混养。
- 公鱼混养会打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 母鱼混养也会总有打斗,逐渐减员。
那有些“亦菲彦祖”会问了,“一公一母混养那岂不美哉?”答案也是不行的,只有在繁殖的时候才会将公母两只斗鱼进行合缸。就算是这样,一方把另一方打成“秃子”也是在所难免的,甚至是打死的情况也有发生。如果有朋友对繁殖感兴趣,这里挖个坑,后续更新繁殖教程,所以养斗鱼还是请单鱼单缸饲养。
选择适合的容器
可以选择玻璃鱼缸、塑料罐、亚克力鱼缸、瓶子等等。建议选择相对大一些的容器,大的容器意味着有更大的水体,水质的波动就小一些,也让鱼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建议鱼缸选择长 15 厘米以上的。
准备合适的水
接下来就是准备水。提前接一桶自来水放在阳台上暴晒,去除氯气,当然也可以选择净水机的水、纯净水都可以。气温不到 24 度的地区,还需要准备迷你加热棒或者加热垫来保持水温,此时我们就可以迎接小鱼了。
拆包与确认鱼的状态
拿到快递后先别着急打开,以我多年的买鱼经验,此时请务必把手机的录像打开,拆包全过程录像。毕竟鱼是活物,在运输中死亡、受伤、生病的情况并不少见。没有完整录像,某些不良商家会拒绝售后。之后取出鱼来确认鱼还活着。先不要打开袋子,先将鱼缸装好水,别装太满,斗鱼的跳缸能力是很强的,各位肯定不想第二天发现斗鱼在地上变成了“小鱼干”。
使用懒人叶改善水质
一般商家会赠送“懒人叶”,这里的懒人叶是榄仁树的叶子。把榄仁叶清洗干净,取一小块,大概银行卡那么大,泡到水里,水会逐渐变黄,水的 pH 也会随之降低,斗鱼在这种弱酸性水质下会更舒服。但榄仁叶泡水会产生絮状物沉淀,想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困水”时直接把叶子剪碎,像泡茶一样泡在困水桶里。给鱼缸注水时,就取用上层的清水。还可以用榄仁叶煮水制作浓缩液,加到鱼缸里面。这里再挖个坑,如果各位有需要,我就出一期榄仁叶浓缩液的制作教程。
让小鱼成功入驻
好了,我们继续。鱼缸里放入加热棒或者垫上加热垫,把水温调到 26 度,把鱼连着袋子一起泡在鱼缸里,等待水温完全一致。这个过程大概需要 15 到 30 分钟,到了时间后拆开袋子。将袋子里的水倒掉,不要使用,毕竟运输了这么久,里面的氨氮早已经超标了。然后单独把鱼放到鱼缸里,就入驻成功了。
斗鱼的日常饲养
喂食要点
小鱼入住第一天,第二天请不要喂食。还没适应水质就吃东西,会导致肠炎。斗鱼两个星期不吃饭也是饿不死的,所以不要担心。从第三天开始,每天喂食一次,或者隔一天喂一次。吃到肚子微微隆起就可以了。中号的颗粒大概 5 到 10 粒就可以了。如果你的鱼粮是小颗粒,可以用多一些,20 粒左右。很大的鱼粮就控制在 5 粒左右。
换水要点
还有要注意的就是换水,斗鱼最好三天换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水。换水可以减少水中有害物质的积累,虽然有些斗鱼长期不换水也能活很久,但时间长了必定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鱼病,比如水霉病、白点病、胡椒病、腹水等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请坚持规律换水。我再强调一遍,请坚持规律换水。换水时特别需要注意水温一致,新老水的温差不要超过两度。先将鱼缸底部的鱼便和杂质用吸管或者换水器吸出,再加入困好的水,更换榄仁叶或浓缩液就可以了。
保持斗性
斗鱼需要保持斗性,不然它们会变得不爱展示,所以可以准备一根斗鱼棒或者一个小镜子,每天欣赏它的时候逗一逗它,它会很愿意展示自己的鱼鳍,鼓起腮,当然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太久了鱼会很累。所以如果你有多条斗鱼,请用隔板将鱼缸隔开,防止它们透过鱼缸看到对方。一天到晚斗来斗去,最后累趴下,厌倦了就再也不展示了。
其他饲养方式
除了这种养斗鱼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将单只斗鱼放到草缸中,与其他小型灯科鱼混养。斗鱼对同类的攻击性很高,但对其他种类的小鱼没有那么敏感。也可以采用“古法生态缸”的养法,这样可以省心省力,只是观赏效果可能没有单独鱼缸那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