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门”巴别塔到底是什么样的?
“神之门”巴别塔到底是什么样的?
巴别塔,这座被誉为“神之门”的古代建筑,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存在?它为何被赋予“通天”的能力?本文将带你穿越时空,探寻这座神秘建筑的历史真相。
现今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其所在地曾经矗立着一座宏伟壮观的塔楼——“巴别”通天塔。这座塔为何被命名为“巴别”塔?它真的拥有通天的能力吗?它的实际用途又是什么呢?
巴别塔位于幼发拉底河东岸的巴比伦城,据史料记载,这座塔最早被称为“埃特曼南基”,意为“天地的基本住所”。它始建于公元前610年左右,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重建和摧毁。
新巴比伦王国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是巴别塔的重要修建者之一。他在父亲那波博来萨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建和修饰了这座塔。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这座塔高达约96米,共有8层巨大的高台,愈高愈小,最上面的高台上建有马尔杜克神庙。塔身的外沿建有螺旋形的阶梯,可以绕塔而上,直达塔顶。
巴别塔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圣经·旧约·创世记》中。根据《圣经》的记载,人类曾试图联合建造一座可以通往天上的塔,以传扬自己的名,并避免分散在全地上。上帝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使人类说不同的语言,导致他们无法沟通,最终修建通天塔的计划失败了。这座塔因此被称为“巴别塔”,“巴别”在希伯来语中意为“变乱”。
在巴比伦语中,“巴别”或“巴比伦”则是“神之门”的意思。由于犹太人被尼布甲尼撒二世掳掠到巴比伦为奴,他们对这座塔充满了仇恨和诅咒,认为它是罪恶的象征。他们认为这座塔将永远无人居住,世世代代无人居住。
尽管巴别塔的主要用途可能是作为宗教建筑,供奉马尔杜克神,但它还具有多重功能。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这座塔不仅是尼布甲尼撒二世显示个人荣耀和威严的工具,也是讨好僧侣集团、稳固政权的手段。
此外,一些学者还认为巴别塔可能是一个天象观测台。新巴比伦人信仰拜星教,星体就是神。僧侣们可能登上塔顶观测天象,取得了当时世界最杰出的天文学成就。
也有人认为,巴别塔的底层是祭祀用的神庙,塔顶则是用于军事瞭望的哨所。这座塔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军事防御的重要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