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全力推进赤水河保护治理 确保源头清水向东流
云南全力推进赤水河保护治理 确保源头清水向东流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流经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近年来,云南省全力推进赤水河保护治理,通过系统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在赤水河保护治理中,云南始终坚持系统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全流域开展截污治污,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生态保护修复之路,赤水河呈现出人水和谐,鱼翔浅底的美景。
图:赤水河二级支流苦猪河岸边的生态修复场景
凉风洞水电站是位于赤水河威信境内二级支流上的一座引水式水电站,于2020年关闭拆除。
图:拆除前的凉风洞水电站
威信县河长办专职副主任谢作川表示,凉风洞水电站拆除后,通过生态修复,整个水域周边环境得以显著提升,现在两岸绿树护堤,四季水流畅通。
图:凉风洞水电站拆除后的生态修复效果
镇雄县坡头镇新场村的新场电站旧址,如今已种满了枇杷、桃李、樱桃等果树,枝繁叶茂,为村集体每年增收入20多万元,比电站拆除前翻了一番。
图:新场电站旧址改造成果
镇雄县坡头镇新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玉香表示,虽然新场水电站拆除时很多老百姓很舍不得,但看到现在发展的经济林果,大家都觉得值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位于赤水河畔的镇雄县和威信县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此前,赤水河干支流上修建的一批取水坝和小水电站,虽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破坏了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威胁珍稀鱼类及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繁衍。对此,当地扛牢源头责任,推动赤水河流域小水电站清理整治。
昭通市生态环境局镇雄分局副局长申彧表示,当地将小水电站拆除、清退、整治列为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攻坚行动,全部拆除水电站后,因站施策,开展全面进行生态修复,在赤水河流域干支流内无小水电站,恢复自然流态。
图:赤水河流域小水电站拆除后的生态修复工程
截至2020年底,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总装机容量2.24万千瓦的17座小水电站全部稳妥退出,解决了干支流水电站取水坝拦水阻水问题,17座小水电站退出拆除后的生态修复工程也已全面完成。
图:小水电站退出后的生态修复成果
在赤水河威信县二龙抢宝生态观测点,工作人员马帮辉通过手机监控屏幕实时观测水下监测装置拍摄的鱼类生活画面。通过参与赤水河的保护治理,马帮辉实现了由捕鱼人到护鱼人的转变。
图:马帮辉通过监控观测赤水河鱼类生活情况
作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镇雄管护站站长,申睿见证了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的保护成效。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镇雄管护站站长申睿表示,通过检测结果数据显示,昆明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宽唇华缨鱼、金沙鲈鲤等几种特有鱼类种群数量明显增多。
图:赤水河珍稀鱼类监测数据
为实现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长效监管,云南省跨市、县联动,市与市、县与县交叉执法的相互监督、共同监管的执法机制形成。而在各支流河岸重要位置设置监测点,不仅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掌握水生鱼类的生长情况,还可以对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进行监管执法。
图:赤水河流域生态监测点
威信县渔业管理站站长江申兰表示,目前在全县赤水河流域的重点位置安装了五十多个监控,通过监控,可观测到这些重要点位的情况,如果发现有人非法捕捞,可以通过广播系统直接喊话,及时制止对方的捕捞行为。
目前,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水质水量水生态环境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流域自动化监测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在生态提质增效方面,2021年以来,昭通市着力实施固土增绿、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级国土绿化试点,复垦复绿土地1028亩、石漠化治理6万亩、人工造林1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31.5万亩、河道防护林带建设1470余公里。
图:赤水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
昭通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梁子根表示,流域内鱼类资源从2020年初的36种增加到现在的43种,2023 年,赤水河(昭通段)入选第二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