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申辩》的历史背景
苏格拉底《申辩》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70岁高龄时被雅典人控诉上法庭,这一历史事件背后有着怎样的时代背景?本文将从雅典帝国的崛起、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到战后雅典的政治动荡,为您揭示苏格拉底《申辩》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5世纪初期,雅典在希波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希腊联军击败入侵的波斯大军,一跃成为一个实力强大的海军城邦。借助其海军力量和抗击波斯的使命,雅典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海上帝国,控制着整个爱琴海沿岸以及爱琴海中央的许多岛屿城邦。这些岛屿城邦大多需要向雅典缴纳贡赋,并提供舰船或士兵。
然而,到了公元前431年,雅典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爆发了一场长达27年的战争,即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的不可避免性,源于雅典实力的上升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惧,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雅典将军修昔底德在其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详细记述了这场战争。
雅典最终在这场大战中战败。按照当时的惯例,战败方的成年公民可能会被全部杀死,妇女儿童会被卖为奴隶。但斯巴达考虑到雅典在希腊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没有将其屠城,而是扶植了一个寡头群体——三十僭主集团来接管战后的雅典。这个群体在雅典城内实施了血腥残暴的统治,掠夺富人财产,残酷打压其他派别。
柏拉图年轻时曾参与这个团体,因为其中一些核心人物是他的亲戚。但很快,雅典民主派击败并驱逐了三十僭主,恢复了民主制。为了弥合城邦内部的裂痕,雅典颁布了大赦法案,规定除了穷凶极恶者和内乱中的核心人物外,其他人不得因内乱中的伤害提起诉讼。这一法案旨在防止冲突无休止地循环,促进城邦的和谐安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不能以战争后期的事件提起诉讼,于是雅典人转而以其他名义提起诉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对苏格拉底的审判。苏格拉底被怀疑与战争后期的将军和政治人物有瓜葛,或被认为是影响年轻人的幕后黑手。公元前399年,一位名叫莫勒图斯的年轻人状告苏格拉底,指控他不信城邦的神、引入新的神灵、败坏青年。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苏格拉底进行了著名的申辩,即《申辩篇》。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